
作者:燕守广著
页数:180页
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30839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南京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为例,通过对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内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变化分析,构建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对南京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研究了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生态安全现状与问题,为维护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的生态系统健康,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相关概念
1.1.3 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1.3.1 数据来源
1.3.2 数据处理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水系
2.1.4 气候特点
2.1.5 植被分布
2.2 生态红线区域概况
2.2.1 生态红线划分方法
2.2.2 生态红线区域分类
2.2.3 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概况
第三章 生态红线区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3.1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3.1.1 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
3.1.2 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
3.1.3 生态红线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
3.2 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
3.2.1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方法
3.2.2 生态红线区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3.3 土地利用类型时间变化
3.3.1 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方法
3.3.2 生态红线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度
3.4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3.4.1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方法
3.4.2 生态红线区域土地利用程度
3.5 生态红线区域景观格局分析
3.5.1 景观指数选取与计算方法
3.5.2 生态红线区域景观指数变化分析
3.5.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指数变化分析
3.6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3.6.1 自然因素
3.6.2 人为因素
第四章 生态红线区域与建设用地空间协调性研究
4.1 生态空间与建设空间协调性研究
4.2 南京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情况
4.2.1 南京市建设用地现状
4.2.2 生态红线区域建设用地占用现状分析
4.3 生态红线区域与建设用地空间协调性研究方法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相关概念
1.1.3 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1.3.1 数据来源
1.3.2 数据处理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水系
2.1.4 气候特点
2.1.5 植被分布
2.2 生态红线区域概况
2.2.1 生态红线划分方法
2.2.2 生态红线区域分类
2.2.3 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概况
第三章 生态红线区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3.1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3.1.1 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
3.1.2 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
3.1.3 生态红线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
3.2 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
3.2.1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方法
3.2.2 生态红线区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3.3 土地利用类型时间变化
3.3.1 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方法
3.3.2 生态红线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度
3.4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3.4.1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方法
3.4.2 生态红线区域土地利用程度
3.5 生态红线区域景观格局分析
3.5.1 景观指数选取与计算方法
3.5.2 生态红线区域景观指数变化分析
3.5.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指数变化分析
3.6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3.6.1 自然因素
3.6.2 人为因素
第四章 生态红线区域与建设用地空间协调性研究
4.1 生态空间与建设空间协调性研究
4.2 南京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情况
4.2.1 南京市建设用地现状
4.2.2 生态红线区域建设用地占用现状分析
4.3 生态红线区域与建设用地空间协调性研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