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关志国
页数:23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890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道家黄老学派的形成及发展与战国至西汉初期的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其重要特征是以道论法,黄老学派文献中明确提出了“道生法”的概念,在道论的统摄下,“执一”“无为”“因循”“刑名”等概念与“法”具有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严密的法哲学体系。黄老学派强调君主要依法治国,君主应受到道法的制约,这相对于老庄学派及各家来说是较为独特的思想。黄老学派法哲学对法家及儒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汉初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黄老学派法哲学的范畴及内涵对当代中国的法治文化建设不无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关志国,黑龙江海伦人,200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著有《清代官箴理念对州县司法的影响》(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参与整理《历代珍稀司法文献》(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大清会典》(凤凰出版社,2016)等古代法律典籍,现任职于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本书特色
关志国最的《道家黄老学派法哲学研究》讲述了:道家黄老学派的形成及发展与战国至西汉初期的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其重要特征是以道论法,黄老学派文献中明确提出了“道生法”的概念,在道论的统摄下,“执一”“无为”“因循”“刑名”等概念与“
法”具有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严密的法哲学体系。黄老学派强调君主要依法治国,君主应受到道法的制约,这相对于老庄学派及各家来说是较为独特的思想。黄老学派法哲学对法家及儒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汉初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黄老学派法哲学的范畴及内涵对当代中国的法治文化建设不无启示意义。
目录
第一章 黄老学派法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文献第一节 黄老学派的源流一道家流变二百家言黄帝三黄老学派的形成及传播四黄老学派的性质第二节 黄老学派法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一在政治体制大变革中应运而生二在“礼治”与“法治”的争鸣中走向成熟三在百家“相反相成”中趋于完善第三节 黄老学派法哲学文献
第二章 黄老学派以道论法的宗旨第一节 黄老学派的道论溯源一老子以前的“道”论二老子的“道”论三黄老学派的“道”论四黄老学派“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五黄老学派以道论法的倾向第二节 “道生法”的法哲学内涵一道法结合的历史契机二道为法之体三法为道之用四执道生法
第三章 黄老学派法哲学的基本范畴第一节 一与法一“一”的内涵二“一”与“法”三君主执“一”生“法”四“法”是实现“一”的途径五“一”体现了“法”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道、德与法一黄老学派的“道”与“德”二“道生法”中的“德”三“德”与“法”互为表里四“法”因“德”而区别于“刑”五“法”“德”以“道”为终极目的第三节 圣、王与法一内圣外王二圣人生法三王术与法第四节 形名、因循、无为与法一刑名与法二因循与法三无为与法第五节 正与法一“正”与“奇”二“正”与“静”三“正”是治国的根本四“名法”为“正”五“以正治国”的目的是“正天下”
第四章 黄老学派的法治理论一案法而治二以法禁君三以道变法四礼法相济五道治之境
第五章 黄老学派法哲学与西方自然法哲学的区别一“自然”的内涵二理性与自然法的认知三“法律自然主义”不是自然法的特征
第六章 黄老学派法哲学与诸子第一节 黄老学派法哲学与申不害、韩非一申不害对黄老学派法哲学的发挥二韩非对黄老学派法哲学的汲取三韩非对黄老学派法哲学的背离第二节 黄老学派法哲学与苟子、董仲舒一黄老学派与儒家二黄老学派法哲学对苟子的影响三董仲舒对黄老学派法哲学的继承
第七章 黄老学派法哲学在汉初的兴衰第一节 黄老学派法哲学与汉初的法治实践一黄老学派法哲学与汉初法制改革二黄老学派法哲学与汉初的司法实践第二节 汉武帝时期黄老学派法哲学的衰落一儒道互绌二《淮南子》与淮南狱三汉武帝时期的酷吏苛法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