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秀红著
页数:184页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45327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以康熙十八年 (1679) 博学鸿词科诏举为标志, 清朝进入全盛时期, 浙西词派适应时势发展逐渐主盟词坛, 各派词学在互相激荡、摩踵中融合发展最终趋于一统。而其后浙西词派逐渐显出铺陈堆砌、空疏饾饤的流弊, 蒋景祁本着保存词坛盛事、匡正词坛流弊的思想编选了一部大型词选–《瑶华集》, 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词坛指导意义。这样一位作家, 这样一部意义深远的词选, 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书将在详细考察蒋景祁家世、生平、交游基础上展开对蒋景祁的全面研究, 并进一步对清初词坛发展状况进行论述, 从而揭示蒋景祁及其《瑶华集》与清代词风更替之间存在的联系。
作者简介
赵秀红,文学博士,副教授,郑州轻工业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骨干,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之后一直在郑州轻工业学院任教。先后在《中山大学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共四项省部级项目,厅级项目五项,参与两项国家社科项目。
本书特色
词经过宋代的繁荣之后,于元、明一度衰微,至清初又呈复兴之势。与词在清初复兴繁荣的盛况相应,清初词坛上出现了一个清初人选清初人词的热潮。研究清初人选清初词,对厘清清词发展脉络、把握清词继承和流变,意义重大,而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以康熙十八年(1679)博学鸿词科诏举为标志,清朝进人全盛时期,浙西词派因顺应时势发展逐渐主盟词坛,各派词学在互相激荡中融合发展,最终趋于一统。而其后浙西词派逐渐显出铺陈堆砌、空疏饾饤的流弊,蒋景祁本着保存词坛盛事、匡正词坛流弊的思想,编选了一部大型词选——《瑶华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词坛指导意义。
这样一位作家,这样一部意义深远的词选,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赵秀红著的《瑶华集与清初词坛》将在详细考察蒋景祁家世、生平、交游的基础上,展开对蒋景祁的全面研究,并进一步对清初词坛发展状况进行论述,从而揭示蒋景祁及其《瑶华集》与清代词风更替之间的联系。
目录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相关研究综述
一、综论
二、作者生平研究
三、《瑶华集》文本研究
四、蒋景祁词作研究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江南蒋氏家世渊源与文化精神传承考论
第一节 江南无二蒋,尽是九侯家——江南蒋氏远祖世系考
第二节 明清宜兴西余蒋氏考
第三节 江南蒋氏文化传承论
第四节 蒋景祁生平简论
一、才名早著,南北游历
二、科场蹭蹬,困居京师
三、抱病居乡,著书而终
第二章 蒋景祁的文学成就和地位
第一节 蒋景祁的诗词创作成就及文学观
一、蒋景祁文学观及诗词创作
二、蒋景祁填词创作
三、蒋景祁文学观形成原因
第二节 蒋景祁的词学贡献
一、继阳羡词统,刊刻陈维崧遗稿
二、与朱彝尊合刻《乐府补题》
第三章 《瑶华集》编纂的词学环境
第一节 清初词中兴原因论
一、第一代词人——大臣词对清初词体复兴的影响
二、第二代词人——以艳词入手开拓词风词境
第二节 《瑶华集》的编纂环境
一、政治和文化背景——博学鸿词开科与词的发展
二、词学环境——《乐府补题》问世与词风转变
第四章 《瑶华集》编辑原则与文本
第一节 《瑶华集》的编纂意图与选词标准
一、传统词选本的编辑目的和标准
二、《瑶华集》编辑目的和标准
第二节 《瑶华集》的编辑体例
一、传统的词集选本
二、《瑶华集》编辑体例
第三节 《瑶华集》“遗民思想”有无之辨析
一、宋荦其人与宋序《瑶华集》和宋序《遗民诗》
二、遗民与遗民词
三、《四库全书》编纂与《瑶华集》被禁毁原因
第五章 《瑶华集》与清初词坛
第一节 传承与创新——《瑶华集》与其他词选的关系
一、《瑶华集》与《古今词统》
二、《瑶华集》与《倚声初集》和《今词苑》
三、《瑶华集》与当时其他词派词选
第二节 《瑶华集》的价值和影响
一、《瑶华集》与浙西词派
二、《瑶华集》与常州词派
附录 蒋景祁年谱
参考文献
节选
《与清初词坛/卓越学术文库》: 顺治十七年(1660)任扬州推官后,公事之余,则与当地文人诗酒唱酬,发起了著名的红桥修禊倡和活动,主盟扬州词坛,有力推动了词创作的繁荣。以他为首在扬州形成的广陵词人群是清代第一个影响深远的词派,以此为契机,清词出现中兴局面。他们从事各种词学活动,作词、写词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编纂了清代第一部大型词选《倚声初集》。王士祯《倚声初集》序云:“因网罗五十年来缙绅、隐逸、官闺之制,汇为一书,以续《花间》《草堂》之后,使夫声音之道,不至湮没而无传,亦犹泥父歌弦之意也。”关于《倚声初集》在倡扬词风中所起的作用,徐喈凤《词征》里这样论述:“余素不读词,亦不作词。壬寅冬自滇南归,访邹程村于远志斋,见几上有《倚声初集》,展而读之,其中有艳语焉,足以移我情也;有快语焉,足以舒我闷也;有壮语旷语焉,足以鼓我气而荡我胸也。遂跃然动填词之兴。” 清词中兴是承明末侧艳词风而来的。以填词最早的董以宁、邹程村、王士祯而论,他们的词多艳词。《古今词话》引黄周星语云:“兰陵邹祗谟、董以宁辈,分赋十六艳等词,云间宋徵舆、李雯,共拈春闺风雨诸什,逐浦沈雄亦合殳丹生、汪枚、张赤共仿玉台杂体。”人们填词多以《花间》《草堂》为范本,以秾丽、婉艳为宗尚。正如浙东词人方炳所说:“词至今日,流靡已极,闺幄房闼之间,作者非冶容不言,选者非目佻不录。”(王睥《南窗文集》卷五跋)陈维崧、纳兰性德、朱彝尊正是出于转变这种不良风尚的良好愿望来编纂词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