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大利著
页数:224页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642346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以《华山碑》为代表的汉隶碑刻成为清代书法史上新经典的进程,凸显从师法名人法帖到师法无名碑刻这一重大书学思想的转型,揭示了《华山碑》在清代碑学发展中的重要影响,进而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清代碑学发展的轨迹。
作者简介
陈大利,淮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曾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如《笃志临写:清代书法家陆瓒考述》《书法世界中的陶渊明》,等等。
本书特色
本书梳理了以《华山碑》为代表的汉隶碑刻成为清代书法史上新经典的进程,揭示了《华山碑》在清代碑学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清代以前对《华山碑》的关注
第一节 从《华山碑》看唐人对蔡邕的迷信
第二节 《华山碑》在宋代引发的争论
一、欧阳修父子关于《华山碑》及书人的考证
二、赵明诚等人关于《华山碑》的补证
三、洪适提出《华山碑》“察书”说
第三节 从《华山碑》题跋看明人的汉隶观念
一、明前期对于汉隶的蒙昧——以杨士奇、都穆为例
二、明中期对于汉隶的误解——以丰坊、王世贞为例
三、明晚期对于汉隶的自觉——以赵崡、郭宗昌为例
第二章 《华山碑》在清代初期的书法影响
节 《华山碑》在王弘撰交游圈中的影响
一、王弘撰庋藏《华山碑》
二、顾炎武考证《华山碑》
三、《华山碑》受到的推崇
第二节 朱彝尊品评《华山碑》及师法汉隶的风尚
一、朱彝尊复兴汉隶之功
二、品评《华山碑》“汉隶 ”
三、对汉隶笔法的深入探讨——以万经、王澍为例
第三章 《华山碑》在清代中期的书法实践
节 金农终生师法《华山碑》
一、书经情结:“吾欲手写承熹平”
二、师碑思想:“耻向书家作奴婢”
三、隶书变革:“华山片石是吾师”
第二节 陆瓒笃志临写《华山碑》
一、师出名门,尤精汉隶
二、笃于《华山碑》,临本广流传
三、经典汉隶集一碑,争向中郎写八分
第四章 《华山碑》在乾嘉以后的接受与传播
节 《华山碑》拓本的递藏
一、朱筠、梁章钜与“华阴本”
二、“三朝已易三主人”的“长垣本”
三、阮元与“四明本”
四、李文田与“顺德本”
第二节 《华山碑》的复制
一、高凤翰用“顷刻帖法”摹制《华山碑》
二、《华山碑》因双钩而广播
三、《华山碑》屡被重刻
四、《华山碑》作伪的典型:巴慰祖
五、《华山碑》的临写
第三节 关于《华山碑》的考证及书法评价
一、关于《华山碑》的考证
二、关于《华山碑》的书法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清代以前对《华山碑》的关注
第一节 从《华山碑》看唐人对蔡邕的迷信
第二节 《华山碑》在宋代引发的争论
一、欧阳修父子关于《华山碑》及书人的考证
二、赵明诚等人关于《华山碑》的补证
三、洪适提出《华山碑》“察书”说
第三节 从《华山碑》题跋看明人的汉隶观念
一、明前期对于汉隶的蒙昧——以杨士奇、都穆为例
二、明中期对于汉隶的误解——以丰坊、王世贞为例
三、明晚期对于汉隶的自觉——以赵崡、郭宗昌为例
第二章 《华山碑》在清代初期的书法影响
节 《华山碑》在王弘撰交游圈中的影响
一、王弘撰庋藏《华山碑》
二、顾炎武考证《华山碑》
三、《华山碑》受到的推崇
第二节 朱彝尊品评《华山碑》及师法汉隶的风尚
一、朱彝尊复兴汉隶之功
二、品评《华山碑》“汉隶 ”
三、对汉隶笔法的深入探讨——以万经、王澍为例
第三章 《华山碑》在清代中期的书法实践
节 金农终生师法《华山碑》
一、书经情结:“吾欲手写承熹平”
二、师碑思想:“耻向书家作奴婢”
三、隶书变革:“华山片石是吾师”
第二节 陆瓒笃志临写《华山碑》
一、师出名门,尤精汉隶
二、笃于《华山碑》,临本广流传
三、经典汉隶集一碑,争向中郎写八分
第四章 《华山碑》在乾嘉以后的接受与传播
节 《华山碑》拓本的递藏
一、朱筠、梁章钜与“华阴本”
二、“三朝已易三主人”的“长垣本”
三、阮元与“四明本”
四、李文田与“顺德本”
第二节 《华山碑》的复制
一、高凤翰用“顷刻帖法”摹制《华山碑》
二、《华山碑》因双钩而广播
三、《华山碑》屡被重刻
四、《华山碑》作伪的典型:巴慰祖
五、《华山碑》的临写
第三节 关于《华山碑》的考证及书法评价
一、关于《华山碑》的考证
二、关于《华山碑》的书法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