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贺清龙
页数:29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0101681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章, 主要内容包括: 唐朝预防和惩治贪腐的概述、唐朝的贪腐状况、唐朝廉政制度的主要内容、唐朝的反腐机制、唐朝的反腐实践与成效、唐朝廉政建设的基本特色等。
作者简介
贺清龙,1957年8月生,湖南醴陵人,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陆军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纪检监察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1974年12月入伍,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9师、28集团军、后勤指挥学院、总参谋部军务部和军委办公厅服役,1993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99年转业至今在中央纪委监察部任纪检监察专员。2014年11月曾任中共中央巡视专员。
目录
第一节 预防
第二节 惩治
第三节 唐朝防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弹劾和推鞫
第二章 唐朝的贪腐状况
第一节 唐朝前期的贪污
第二节 唐朝后期的贪污
第三章 唐朝廉政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御史制度
第二节 谏官制度
第三节 封驳制度
第四节 官员选拔任用制度
第五节 考课制度
第六节 财产公开制度
第七节 巡视制度
第四章 唐朝的反腐机制
第一节 监察机构或体系
第二节 监察机构的职责、制度法规
第三节 监察机制的运行
第五章 唐朝的反腐实践与成效
第一节 唐朝官吏贪腐的表现
第二节 唐朝官吏贪腐现状的成因分析
第三节 唐朝对官吏贪腐行为的治理与效果
第六章 唐朝廉政建设的基本特色
第一节 唐朝预防和惩治贪腐的特点
第二节 唐朝预防和惩治贪腐的积极成果
第三节 唐朝预防和惩治贪腐举措对其政权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 唐朝监察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 唐御史监察系统的统一与完善
第二节 专门的言谏机关,谏官种类增多
第三节 唐朝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备
第四节 唐朝的选官制度与监察制度之关系
第八章 唐朝的廉政文化、预防和反腐败指导思想
第一节 开国皇帝预防和惩治贪腐的思想
第二节 唐朝皇帝预防和惩治贪腐的思想
第三节 统治阶级集团内代表性人物预防和惩治贪腐的思想
第四节 唐朝著名思想家关于廉政方面的思想
第五节 社会及民间关于廉政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愿望和歌谣
第六节 在廉政方面比较突出的典型案例
第九章 唐朝预防和惩治贪腐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节 固有的局限
第二节 唐朝防治官吏贪腐法制的局限性
第三节 唐朝监察制度的局限性
第四节 积极意义
第五节 唐朝防治贪污贿赂犯罪方面的经验教训
第十章 唐朝防腐反贪对当今的启示
附件1:中国历代监察制度演变表
附件2:唐朝监察体制图
附件3:唐朝世系图
附件4:唐朝时期形势图
后记
节选
《中国监察通鉴(唐朝卷)》: 如前所述,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和不断对外征伐,不仅引起广大民众的反叛,同时也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担任太原留守的唐国公李渊,在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后,起兵反隋。他率领军队从太原南下,在击溃了隋将宋老生和屈突通后,迅速进入关中地区,攻占隋朝的都城长安,并立隋炀帝年幼的孙子杨侑为傀儡皇帝,改元义宁。龟缩在江都的隋炀帝,则被遥奉为太上皇。 618年,江都发生兵变,隋炀帝被杀死。兵变的首领正是隋炀帝最信任的将领宇文述之子宇文化及,他同时也是隋朝所取代的北周皇室后裔。隋炀帝被杀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李渊随即废黜傀儡皇帝杨侑,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唐,改元武德,由此唐朝建立。李渊即为唐高祖。唐朝建立后,唐军开始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于唐武德七年(624年),杀掉盘踞在今河北北部的高开道并兼并其地,同年又荡平踞有江南之地的辅公柘,至此,唐朝基本统一全国。唐高祖为此大赦天下。 唐高祖完成了重新统一全国的大业,并在损益隋代制度的基础上而重建了政治、军事、经济等各项制度,从而为后来唐王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对付官吏腐化方面,唐高祖李渊并未有大的建树。究其原因,首先是他委以重任的文臣似乎并不得力。唐高祖最宠信的大臣裴寂,原为隋炀帝的晋阳宫副监,与他私交甚密。当初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暗中策划起兵反隋时,为获得父亲的支持,出私钱数百万贿赂裴寂,请他将此事转告李渊。裴寂受贿后,即劝说李渊起兵反隋,他也因此成为唐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入唐以后,裴寂受到唐高祖的重用,先后担任尚书右仆射、左仆射,然而裴寂是一个既胆怯又无能力的人,不仅带兵作战经常吃败仗,即使行政管理也相当糟糕。正如后来唐太宗李世民指责他时所说:“计公勋庸,不致于此,徒以恩信,特居第一。武德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职公之由。徒以旧情,不能极法。”唐高祖时期的另一位重臣是官至中书令的封伦。此人虽然有一定的行政才能,但曾依附隋炀帝的宠臣虞世基,“密为指画,宣行诏命,谄顺主心;外有表疏如忤意者,皆寝而不奏;决断刑法,多竣文深诬;策勋行赏,必抑削之。故世基之宠日隆,而隋政日坏,皆伦所为也。”这样一个以其擅长的行政管理才能去败坏朝政的奸佞之徒,在投降唐高祖之后,因献“密策”而被委以重任。但他像在隋朝时一样,既无政治道德又十分虚伪,“外谨顺,居处衣服陋素,而交官府,贿赠狼藉”。当时还有一位重臣是与封伦同时投降唐高祖的宇文士及。他是隋炀帝的女婿,也是杀死隋炀帝的宇文化及之弟。他因其妹为唐高祖的昭仪而日渐受到重用,官至侍中。宇文士及为人谨密,但却保持着隋炀帝时期的遗风,喜好阿谀奉承人主,又热衷于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厚自封植,衣食服玩必极奢侈”。这些聚集在唐高祖身边的隋朝旧臣,显然不可能去有效地抑制隋末以来甚为猖獗的贪污腐化之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