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永园著
页数:20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923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分析架构包括三个维度,即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构成要素间的协同发展和空间维度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的过程,是其他文明建设实现生态化的过程。
作者简介
郭永园,博士毕业于湖南大学,现任职于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生态文明建设,。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数篇相关论文,参与主持多项学科项目。
本书特色
郭永园最的《协同发展视域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介绍: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分析架构包括三个维度,即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构成要素间的协同发展和空间维度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第一最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的过程,是其他文明建设实现生态化的过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选题依据一 时代背景二 现实依据第二节 文献综述一 生态文明概念二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三 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第三节 研究方法一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二 规范与实证相统一的研究范式三 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技术方法第四节 创新之处一 研究视角的创新二 研究方法的创新三 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二章 分析基础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理论渊源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四 改革开放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理论参照一 协同学理论二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分析结构一 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建设的系统间协同发展维度二 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构成要素问协同发展维度三 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同发展维度
第三章 系统间协同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 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一 推进生态化技术创新引领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二 培育生态化产业促进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第二节 政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一 建设生态化法治体系维系政治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二 完善生态化党的领导方式确保政治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三 加强生态化民主建设巩固政治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第三节 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一 培养生态意识引导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二 传播生态知识支撑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三 倡导生态化思维掌控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第四节 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一 实施生态民生项目建设推进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二 坚持生态化人口生产稳固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三 发展生态化社会组织助力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
第四章 系统要素协同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构成要素一 生态资源二 生态价值观三 制度体系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要素协同发展考略一 生态价值观的整体性缺失二 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匮乏三 生态系统的失衡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要素协同发展的着力点一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驱动要素协同发展二 构建综合性制度体系三 突破制度体系的重点领域
第五章 区域协同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 纵向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一 纵向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博弈分析二 纵向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组织建设第二节 横向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一 地方政府在生态协同发展中的博弈分析二 横向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组织建设第三节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空间统计分析一 生态禀赋区域各异二 生态消费区域有别三 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差异第四节 美国州际生态治理实践经验一 央地协作治理二 地方合作治理三 基本经验四 对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启示第五节 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软法之治一 软法之治的兴起二 软法对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三 跨区域生态软法运行的审视四 跨区域生态软法的发展要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二章 分析基础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理论渊源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四 改革开放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理论参照一 协同学理论二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分析结构一 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建设的系统间协同发展维度二 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构成要素问协同发展维度三 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同发展维度
第三章 系统间协同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 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一 推进生态化技术创新引领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二 培育生态化产业促进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第二节 政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一 建设生态化法治体系维系政治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二 完善生态化党的领导方式确保政治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三 加强生态化民主建设巩固政治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第三节 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一 培养生态意识引导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二 传播生态知识支撑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三 倡导生态化思维掌控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第四节 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一 实施生态民生项目建设推进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二 坚持生态化人口生产稳固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三 发展生态化社会组织助力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
第四章 系统要素协同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构成要素一 生态资源二 生态价值观三 制度体系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要素协同发展考略一 生态价值观的整体性缺失二 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匮乏三 生态系统的失衡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要素协同发展的着力点一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驱动要素协同发展二 构建综合性制度体系三 突破制度体系的重点领域
第五章 区域协同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 纵向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一 纵向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博弈分析二 纵向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组织建设第二节 横向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一 地方政府在生态协同发展中的博弈分析二 横向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组织建设第三节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空间统计分析一 生态禀赋区域各异二 生态消费区域有别三 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差异第四节 美国州际生态治理实践经验一 央地协作治理二 地方合作治理三 基本经验四 对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启示第五节 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软法之治一 软法之治的兴起二 软法对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三 跨区域生态软法运行的审视四 跨区域生态软法的发展要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