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叶国良著
页数:181页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458141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生命礼俗,包含生育、成人或成年、结婚、庆生、丧葬、祭祀等,大部分都从西周时期传承到当代,渊远流长。期间尽管有所变革,但仍保有特定的精神与仪式。本书就上述六种礼俗,引据必要资料,参酌前人研究成果,融入笔者个人心得,讲解其源起、意义、变革,同时涉及与该等礼俗相关的文学与文物。论述范围,起自周朝,止于当代,期使今人了解传统,以提升生命的价值,丰富人生的内涵,并增进对社会的认同。内容深入浅出,用接近口语的文字陈述,适合中高教育程度的社会人士阅读,亦可充大专院校通识课程教材之用。
作者简介
叶国良(1949—),台湾桃园人。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学士、硕士、博士。历任该系副教授、教授、特聘教授,并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各两任,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捷克查理大学、山东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经学、金石学、古典文献,曾获台湾多个重要学术奖项。主要著作有《宋人疑经改经考》、《经学侧论》、《礼学研究的诸面向》、《礼制与风俗》、《宋代金石学研究》、《石学蠡探》、《石学续探》、《居愚居文献论丛》、《古典文学的诸面向》等书。
本书特色
钱穆先生说过,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
中国传统生命礼俗,包含生育、成人或成年、结婚、庆生、丧葬、祭祀等,大部分都从西周时期传承到当代,渊远流长。期间尽管有所变革,但仍保有特定的精神与仪式。
含璋弄瓦,抓周见志,是为诞生有礼。
挽发以笄,弱冠命子,是为成人有礼。
举杯合卺,问名纳吉,是为成婚有礼。
题联颂德,敬贺长龄,是为庆寿有礼。
居丧思亲,披发执杖,是为丧葬有礼。
登高感怀,奠酒追思,是为祭祖有礼。
本书就上述六种礼俗,讲解其源起、意义、变革,涉及其文学与文物,使今人了解传统,以提升生命的价值。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礼与俗的区别第二节 生命礼俗与过渡仪式的定义第三节 外在的礼文与内在的礼意第四节 本书的资料与论述方式
第二章 生育礼俗第一节 生命的起始与年龄的算法第二节 产前产后的预防措施第三节 胎教第四节 接子礼与三月之名第五节 对当代生育礼俗的思考
第三章 成人与成年礼俗第一节 成丁礼、成年礼、成人礼的区别第二节 先秦的冠笄之礼第三节 名外取字的原因第四节 历代汉族成人和成年礼俗第五节 与成人礼相关的文学第六节 恢复成人礼的呼声与思考
第四章 结婚礼俗第一节 婚姻的形态第二节 先秦的婚礼第三节 汉族婚礼的演变第四节 汉族婚姻中的两性地位第五节 与婚礼相关的文学与文物第六节 对当代婚礼的思考
第五章 庆生礼俗第一节 古人不庆生的理由第二节 汉族庆生礼俗的缘起第三节 汉族庆生礼俗的形态第四节 与庆生相关的文学与文物第五节 对当代庆生礼俗的思考
第六章 丧葬礼俗第一节 汉族周边民族的丧葬形态第二节 古汉族对生命的认知及五服理论第三节 先秦的丧葬礼仪第四节 孔门论丧葬第五节 汉族丧葬礼俗的演变第六节 三年丧由礼俗变成法律第七节 与丧葬相关的文学与文物第八节 对当代丧葬礼俗的思考
第七章 祭祀礼俗第一节 祭祀的形态及其理由第二节 先秦祭祀理论第三节 先秦祭祖礼仪第四节 汉族祭祖礼俗的演变第五节 与祭祀相关的文学与文物第六节 对当代祭祀礼俗的思考
第八章 研究礼俗的基本方法第一节 比较民俗学的概念与研究步骤第二节 历时性与共时性比较研究法第三节 礼俗变迁的因素第四节 礼俗变迁的方向
第九章 结论第一节 如何看待礼俗问题第二节 如何看待礼与法的问题第三节 如何看待西风东渐的问题
附录一 各章 读后的自我测试
附录二 资料索引
附录三 引用书文目录
附录四 进一步的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