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十讲:讲述中国传统艺术的故事

封面

作者:冯满著

页数:231页

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314784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十讲》主要讲解了原始工艺美术、商代工艺美术 、周代工艺美术、汉代工艺美术、六朝工艺美术、唐代工艺美术、宋代工艺美术、元代工艺美术、明代工艺美术、清代工艺美术,每个不同阶段分别用代表器物讲解。

作者简介

  冯满,1981年生,辽宁丹东人。毕业于魯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硕士学位。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任教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获辽宁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二等奖,(理论类)建国六十五周年辽宁很好美术作品展银奖,(绘画类)中国环境艺术青年设计师作品双年展铜奖。(设计类)从事美术与设计史论教学研究及创作设计实践。编著有《艺术概论》《设计概论》等。

目录

第一讲 神秘滥觞原始工艺美术
概说
第一节 原始社会形态概述
第二节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
第三节 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
第四节 黄河下游龙山文化
第五节 长江流域良渚文化
第六节 辽河流域红山文化

第二讲 庄严狞厉商代工艺美术
概说
第一节 商代的社会文明形态
第二节 殷墟遗址与殷商文化
第三节 商代青铜器艺术成就
第四节 饕餮纹及其社会意义

第三讲 和谐精巧周代工艺美术
概说
第一节 周代的社会文明形态
第二节 礼教观念下的西周青铜器
第三节 世俗观念下的东周青铜器

第四讲 古朴凝重汉代工艺美术
概说
第一节 汉代的社会文明形态
第二节 汉代帛画艺术
第三节 汉画像石艺术
第四节 汉代砖瓦艺术
第五节 汉代铜器艺术

第五讲 清玄空疏六朝工艺美术
概说
第一节 六朝社会形态变革
第二节 六朝青瓷艺术成就

第六讲 富丽丰满唐代工艺美术
概说
第一节 唐代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节 唐代工商业的发展
第三节 唐代工艺美术特点
第四节 唐代异域文化交流
第五节 南青北白两大格局
第六节 唐代秘瓷千年争议
……
第七讲 隽素清雅宋代工艺美术
第八讲 明艳华贵元代工艺美术
第九讲 醇熟端庄明代工艺美术
第十讲 繁缛堆砌清代工艺美术

节选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十讲》:  一、青铜器的基本概念特征  青铜器是用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制造的器物。用青铜溶液铸造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源予夏朝成熟于商周。之所以用青铜而不用纯铜,是因为青铜具有比纯铜更适于制作加工和使用的内在优势,即熔点低(制作方便)、硬度大(经久耐用)和气泡少(花纹清晰)。加入锡的成分会明显降低铜的熔点,在手工生产的时代获取高温是一项艰难的挑战,因此大幅降低了青铜器制作的难度,而与此同时,青铜溶液冷却后其硬度明显高于纯铜,因此又意味着制作出的青铜器更加坚固耐用。青铜在液体状态下不易含有气泡,故青铜器制成后,纹饰的纹理较为清晰,甚至不需要在冷却之后进行二次的加工,花纹清晰度和精细度的提高也成为青铜器的一大优点。此外,按照青铜溶液中各金属元素配比的不同,青铜器又可分为“铜锡类”和“铜锡铅类”两大类型,其中铜锡类青铜器所占比重较大,原因是其坚硬程度优于铜、锡、铅三元配方所制作出的青铜器。  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方法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方法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依次为浑铸法、分范合铸法和失蜡法共三种。所谓浑铸法就是一次性浇铸完成,适用于造型简洁的青铜制品,如圆鼎、觚、罐等。而分范合铸法是指将整个青铜器分成几个部分进衍加工制作,然后拼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又分为先铸和后铸两种方式,其区别就在于先后铸造的是附件部分还是主体部分。具体地说,先铸,就是先铸造附件部分,然后将附件装进主体的泥范中拼接铸造成整体后铸,就是先铸造主体部分,再将附件部分接铸在主体之上。  青铜器最成熟的制作方法还要属最后出现的失蜡法。其过程是先用蜡制作青铜器的模型,然后在模型表面刷上具有一定厚度的耐高温防火泥浆,其后放入窑炉高温加热,致使蜡模融化并使蜡液流失(在泥范底部开孔使蜡液流出),此时泥范中的空腔便是未来青铜器的实体部分,随后在泥范的上方钻孔,向泥范内部的空腔里注入青铜溶液,待冷却后将泥范去除,于是形成青铜器。失蜡法的优势在于,无论器型规模多大的青铜器都可以一次铸造成型而无须分块,著名的后母戊鼎便是用失蜡法制造的;其次由于蜡的质地极为细腻,因此用蜡制作的青铜器模型纹理极为清晰精准,最终制成的青铜器不仅纹饰精美,而且善于进行立体镂空和精细度高的装饰操作。  三、商代青铜器的功能用途  从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来看,商代青铜器的类别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有礼器、乐器、食器、酒器、兵器、车马器等,其中尤以酒器和食器居多,这不仅与商代贪食豪饮的生活风俗有关,还因为以食器中的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品在当时非常流行,这其实源于商代盛行的祭祀文化。酒器和食器担当了祭祀用品的功能角色,因此又被称为礼器。显然,礼器才是商代青铜器最主要的功能,礼器在祭祀仪式的过程中担当起了人与神之间沟通的工具,既体现了奴隶主贵族的身份、等级、权势和地位,也在此基础上起到了维护统治秩序的作用。  四、商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迄今,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总量约为5000件,不仅代表了当时青铜器制作的工艺水准,也是商代青铜器艺术特点的集中体现。“殷墟青铜器之精美,为治古物学者所公认,西周铜器较之且有逊色。如殷墟铜器由中国本土独立发明,其前应有一段极悠长之孕育时期。但此孕育期之遗物,在中国本土已无发现之可能。中国铜器出土见于记载者,远在周、汉之世。即自北宋以来其形制铭文之可征者,已不下五六千器。较以今日殷墟发掘所得之物,或与殷墟遗物年代相当,或更在其后。”①总的来说,以殷墟出土青铜器为代表的商代青铜器艺术在审美风格上体现出神秘恐怖、粗壮稳健、方正威严和严肃狰狞之意味。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十讲:讲述中国传统艺术的故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24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