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探宙
页数:32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932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语法学界对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的性质一直认识不一,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现代汉语的同位同指句法关系,给同位同指关系设立了明确的形式定义和鉴别标准,并穷尽性地考察了两项至多项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在比较辨析同位同指组合与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并列结构异同的基础上,本书揭示出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的实质是后项对前项的阐释关系,这呈现出明显的在线组合特征,这种亦动亦静的特点并不适用于生成语法的DP理论。
作者简介
刘探宙,副研究员,1973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2001年至今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室工作。曾先后获得山东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和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12——2014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先后被聘为研究助理和执行研究员。专业领域包括汉语语法语义和方言语法等,曾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科学》等专业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本书特色
语法学界对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的性质一直认识不一。由刘探宙最的《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研究/文学语言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現代汉语的同位同指句法关系,给同位同指关系设立了明确的形式定义和鉴别标准,并穷尽性地考察了两項至多項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在比较辨析同位同指组合与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并列结构异同的基础上,本书揭示出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的实质是后项对前项的阐释关系。这呈現出明显的在线组合特征,这种亦动亦静的特点并不适用于生成语法的DP理论。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为什么要研究同位同指组合第一节 汉语同位语法现象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一 概念:汉语传统语法论著对“同位语”的论述二 结构关系:从同位语到同位结构三 解释:从专项研究到多维视角四 对话:不同学派的交流第二节 汉语同位句法现象值得研究和重视一 同位关系的研究薄弱点和重点二 同位关系研究的理论价值三 例句来源说明
第二章 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的性质第一节 同位关系和偏正关系一 前项是否为后项划定外延二 前项是否为后项增加信息量三 对前项进行疑问词替代测试四 两项之间是否包含“的”或可以插入“的”五 说话人对定中偏正关系和同位关系的信息编码模式不同第二节 同位关系和主谓关系一 同位关系和主谓关系有相通之处二 虽相通但有差异三 从汉语本质语法关系看同位与主谓第三节 同位关系和并列关系一 有共同点:并立、同位二 语义、识解策略和句法上都不同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实现方式第一节 同位关系:动静之间一 上古汉语同位关系的形成:经济而高效的“补释”二 “阐释”重于“并立”三 动静连续统:从同位同指组合的答问看第二节 同位关系的句法实现:在线组合一 非静态词组层面的同位同指现象二 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实现:“在线生成”是实质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同位同指组合的形式鉴别第一节 识别同位同指组合一 识别同位关系的三个要点二 测试同指的形式手段第二节 跨语言同位现象的差异一 相同语用需求的不同句法表现二 与各自语法体系的自洽第三节 哪些成分能做同位项一 陈平(1987) 的七类名词性成分二 能做同位关系成分项的八类名词性成分第四节 地点直示成分充任同位项的规律一 定中名名组合:地点直示成分不充任同位项二 同位同指组合:地点直示成分充任同位项三 临近影响效应——虚化的PD四 名词性成分后做状语的PD五 小结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第一节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一 普通名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二 专有名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三 人称代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四 照应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五 “数量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六 “一量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七 “指量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八 “时地直示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第二节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搭配规律一 不同名词性成分充任同位同指组合前项的能力级差(hierarchy)二 不同名词性成分充任同位同指组合后项的能力级差第三节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能力和句法类别一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分布倾向二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关系类第四节 五类句法关系难断定的双项“名名组合”一 “专有名词(包括‘类专有名词’) 称谓词”组合二 “王念孙父子”“他爷仨”“小张几个医生”“小李他们”组合三 “博士乡长”“邻居夫妻”类不是同位同指组合四 贫嘴张大民和快嘴李翠莲:发展中的同位和偏正五 “我们出版社”类:可以是同位关系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项以上的多项同位同指组合第一节 三项同位同指组合一 三项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二 三项组合同位项的搭配序列表第二节 四项同位同指组合一 四项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二 四项同位同指组合各序列的搭配表第三节 五项同位同指组合一 五项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序列二 五项同位同指组合的搭配序列表第四节 六项同位同指组合一 六项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二 六项同位同指组合的搭配序列表第五节 七项以上同位同指组合一 七项同位同指组合二 八项同位同指组合第六节 多项同位同指组合搭配规律一 多项组合的考察方法二 搭配序列测试结果分析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同位同指组合的结构特点及分析方法第一节 同位同指组合的结构特点一 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框架二 A区域——语用区三 B区域——语义核心区四 C区域——照应定位区五 各句法位置的同位同指组合的项数容纳差异第二节 汉语同位关系DP分析的适用性问题一 汉语同位关系的两种DP分析法及其困境二 汉语同位关系有不同于英语等印欧语的独特性三 汉语同位关系的语用特性与X—bar理论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为什么要研究同位同指组合第一节 汉语同位语法现象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一 概念:汉语传统语法论著对“同位语”的论述二 结构关系:从同位语到同位结构三 解释:从专项研究到多维视角四 对话:不同学派的交流第二节 汉语同位句法现象值得研究和重视一 同位关系的研究薄弱点和重点二 同位关系研究的理论价值三 例句来源说明
第二章 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的性质第一节 同位关系和偏正关系一 前项是否为后项划定外延二 前项是否为后项增加信息量三 对前项进行疑问词替代测试四 两项之间是否包含“的”或可以插入“的”五 说话人对定中偏正关系和同位关系的信息编码模式不同第二节 同位关系和主谓关系一 同位关系和主谓关系有相通之处二 虽相通但有差异三 从汉语本质语法关系看同位与主谓第三节 同位关系和并列关系一 有共同点:并立、同位二 语义、识解策略和句法上都不同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实现方式第一节 同位关系:动静之间一 上古汉语同位关系的形成:经济而高效的“补释”二 “阐释”重于“并立”三 动静连续统:从同位同指组合的答问看第二节 同位关系的句法实现:在线组合一 非静态词组层面的同位同指现象二 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实现:“在线生成”是实质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同位同指组合的形式鉴别第一节 识别同位同指组合一 识别同位关系的三个要点二 测试同指的形式手段第二节 跨语言同位现象的差异一 相同语用需求的不同句法表现二 与各自语法体系的自洽第三节 哪些成分能做同位项一 陈平(1987) 的七类名词性成分二 能做同位关系成分项的八类名词性成分第四节 地点直示成分充任同位项的规律一 定中名名组合:地点直示成分不充任同位项二 同位同指组合:地点直示成分充任同位项三 临近影响效应——虚化的PD四 名词性成分后做状语的PD五 小结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第一节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一 普通名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二 专有名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三 人称代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四 照应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五 “数量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六 “一量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七 “指量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八 “时地直示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第二节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搭配规律一 不同名词性成分充任同位同指组合前项的能力级差(hierarchy)二 不同名词性成分充任同位同指组合后项的能力级差第三节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能力和句法类别一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分布倾向二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关系类第四节 五类句法关系难断定的双项“名名组合”一 “专有名词(包括‘类专有名词’) 称谓词”组合二 “王念孙父子”“他爷仨”“小张几个医生”“小李他们”组合三 “博士乡长”“邻居夫妻”类不是同位同指组合四 贫嘴张大民和快嘴李翠莲:发展中的同位和偏正五 “我们出版社”类:可以是同位关系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项以上的多项同位同指组合第一节 三项同位同指组合一 三项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二 三项组合同位项的搭配序列表第二节 四项同位同指组合一 四项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二 四项同位同指组合各序列的搭配表第三节 五项同位同指组合一 五项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序列二 五项同位同指组合的搭配序列表第四节 六项同位同指组合一 六项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二 六项同位同指组合的搭配序列表第五节 七项以上同位同指组合一 七项同位同指组合二 八项同位同指组合第六节 多项同位同指组合搭配规律一 多项组合的考察方法二 搭配序列测试结果分析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同位同指组合的结构特点及分析方法第一节 同位同指组合的结构特点一 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框架二 A区域——语用区三 B区域——语义核心区四 C区域——照应定位区五 各句法位置的同位同指组合的项数容纳差异第二节 汉语同位关系DP分析的适用性问题一 汉语同位关系的两种DP分析法及其困境二 汉语同位关系有不同于英语等印欧语的独特性三 汉语同位关系的语用特性与X—bar理论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