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现代汉语赞同范畴研究

封面

作者:李连伟

页数:212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90241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会话语篇中的赞同言语行为, 我们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 在原型理论的框架中致力于会话语篇中赞同行为的范畴化研究, 会话中的赞同行为的话语形式和语用功能都比较丰富和复杂, 书中以其中最典型的赞同行为为中心构建起赞同范畴, 在原型范畴的视野下, 离析

作者简介

李连伟,2010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嘉行词典编辑中心从事辞书编纂及修订工作,在韩国大邱市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现为鲁东大学文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语言学学会会员,山东省普通话省级测试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语用学、对外汉语教学等。在《语文建设》《广西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最《语用学理论及运用研究》一部。目前主持国家语委项目“汉语规范型辞书服务于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现状、分析与研究”“基于文化自信的汉语跨文化语用变体使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会话语篇中赞同言语行为的范畴化研究”3项省部级课题,另主持鲁东大学人文社科项目1项,教学项目3项。主要讲授的课程有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语用学、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表达艺术等。

本书特色

   李连伟最的《现代汉语赞同范畴研究》的研究对 象是会话语篇中的赞同言语行为,我们以言语行为理 论为理论基础,在原型理论的框架中致力于会话语篇 中赞同行为的范畴化研究。会话中的赞同行为的话语 形式和语用功能都比较丰富和复杂。书中以其中最典 型的赞同行为为中心构建起赞同范畴,在原型范畴的 视野下,离析出赞同范畴的特征和形式标记,探讨赞 同行为的分类模式与功能,并进一步分析赞同行为的 话语形式和话语功能间的复杂关系等。

目录

0 绪论0.1 研究对象0.2 研究目的0.3 理论依据0.4 研究方法0.5 语料来源
1 赞同行为研究综述1.1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1.2 与赞同行为相关的研究概况1.2.1 对称赞行为的研究1.2.2 对同意行为的研究1.2.3 对不赞同行为的研究1.3 言语行为研究和原型范畴1.3.1 关于原型范畴1.3.2 原型范畴研究在言语行为研究中的应用1.4 言语行为研究和会话分析1.4.1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会话语篇的讨论1.4.2 言语行为研究和会话分析的契合点1.5 小结
2 赞同范畴的成员构成及特征研究2.1 赞同范畴的构建2.2 赞同范畴的成员构成分析2.2.1 典型赞同2.2.2 非典型赞同2.3 赞同范畴的特征描述2.3.1 基于范畴整体的特征描写2.3.2 基于范畴成员的特征描写2.4 小结
3 赞同范畴的形式标记探讨3.1 “词汇—句法”标记3.2 施为动词标记3.3 应答词语标记3.3.1 应答词语在会话语篇中的分布特征3.3.2 肯定性言语反馈成分的赞同功能3.3.3 应答衔接语的赞同功能3.4 固化结构标记3.4.1 由短语凝固而来固化结构3.4.2 由小句凝固而来的固化结构3.4.3 赞同类固化结构实例分析3.5 其他标记3.5.1 重复对赞同行为的标记作用3.5.2 语气、语调对赞同行为的标记作用3.5.3 语境对赞同行为的标记作用3.6 赞同标记的综合运用3.7 小 结
4 赞同话语的行为结构及关系研究4.1 两人对话模式4.1.1 “起始行为—赞同行为—反应行为”结构的研究4.1.2 “起始行为—不赞同行为—赞同行为”结构的研究4.2 多人会话模式4.2.1 “起始行为—赞同行为—赞同行为”的研究4.2.2 “起始行为—赞同行为—不赞同行为”的研究4.2.3 “起始行为—不赞同行为—赞同行为”结构的研究4.3 赞同行为与起始行为间的逻辑事理关系探讨4.3.1 确认关系4.3.2 接应关系4.3.3 解释关系4.3.4 例证关系4.3.5 因果关系4.3.6 递进关系4.3.7 让步关系4.3.8 转折关系4.3.9 目的关系4.3.10 条件关系4.4 小结
5 赞同范畴的分类研究5.1 基于形式标记隐现程度的分类研究5.1.1 显性赞同5.1.2 规约性赞同5.1.3 隐性赞同5.2 基于语义信息强弱的分类研究5.2.1 根据整个赞同话语语义信息强弱分类5.2.2 根据辅助赞同语语义信息强弱分类5.3 基于语用策略的分类研究5.3.1 直接赞同5.3.2 间接赞同5.4 小结
6 赞同范畴的功能研究6.1 信息功能6.2 关联功能6.2.1 表示应答6.2.2 开启新话题6.2.3 结束当下话题6.2.4 引导赞同行为6.2.5 确认对方话语6.3 行事功能6.3.1 行事功能的层次6.3.2 行事功能和话语形式的关系6.4 人际功能6.4.1 预示赞同信息6.4.2 明示赞同力度6.4.3 彰显权势关系6.4.4 影响人际关系6.5 小结
7 赞同范畴的连续统分析7.1 赞同范畴分类系统中的连续统分析7.1.1 显性赞同和隐性赞同之间明晰度连续统7.1.2 强赞同、弱赞同和零赞同之间力度连续统7.1.3 直接赞同和间接赞同之间的连续统7.1.4 典型赞同和非典型赞同之间典型度连续统7.1.5 不同分类中连续统的相关性探讨7.2 个案考察——“也好”7.3 小结
8 结语8.1 关于对会话语篇中赞同行为的关注8.2 关于赞同行为的范畴化8.3 关于赞同行为的形式标记8.4 关于赞同话语的行为结构8.5 关于赞同行为的分类8.6 关于赞同行为的功能8.7 余论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现代汉语赞同范畴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3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