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以疯狂之名-英美精神异常抗辩史

封面

作者:杨添围

页数:240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8025684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以疯狂之名》是国内第1部从历史角度梳理司法精神医学发展的本土著作。

通过分析欧美许多轰动一时的著名案例,既展现了精神异常抗辩的演变史,又展现出现代社会对于人权、正义观念的不断修正,以期让受害者与精神异常者的正义皆能得到伸张。

不论是精神医学界、法界人士或一般读者,都能在知识性与阅读乐趣上收获丰富。

台湾心理医师王浩威 、前台湾精神医学召集人吴文正 、精神科专科医师陈嘉新、国立高雄大学法学教授张丽卿

郑重推荐。

精神异常,既可以是无辜的精神病患者保命的机会,也可以成为作恶者救命的伪装。精神病与司法正义的博弈几百年来从未停止过!

作者简介

杨添围:1963年生,台北艋舺人。高雄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在台北市立疗养院完成精神科住院医师训练,目前为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精神科主治医师。2015年9月中开始兼任院区院长。

为了探索犯罪学与精神疾病的相关性,2007年取得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硕士学位。杨添围除了一般精神疾病的诊疗工作之外,最主要热衷于司法精神鉴定的工作以及司法精神医学的教育训练。除了精神科医师工作外,偶尔会在网络上发表精神医学、异常行为以及犯罪相关的文章。

本书特色

自十八世纪以来,降逐渐成熟的临床精神医学以及近两百年来英美地区累积的案例与法庭判决,对当代司法精神鉴定起了关键的指引作用。但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个案史,却少有人仔细推敲、了解其前后脉络。

《以疯狂之名》作者杨添围是国内少数司法精神医学的专家,采取历史辩证的观点,将许多具有指标意义的着名案例,做了深入浅出的探讨。透过行刺维多利亚女王而遭流放澳大利亚的爱德华?奥斯福、因爱慕女演员茱蒂?福斯特而刺杀雷根的辛克利,到血洗乌托亚岛的挪威杀人魔布列维克等案的详尽介绍,作者解释精神异常抗辩的观念演变、评鉴标准、各派观点与舆论媒体的影响。由于事涉人权、正义等面向,这类案件向来颇多争议,法庭上攻防不断,因此读来饶富趣味,堪称一本精神异常抗辩的历史演义。

目录

自序:我们终将克服难关

第一章马克诺顿:揭开现代精神异常抗辩的序幕

前言

早期的免责观念

疯人、孩童与野兽

是非对错准则的起源

启蒙时代到工业革命之间的数个审判

肚子里的魔鬼与邪恶的管家

特鲁里街皇家歌剧院枪杀案与妄想准则 贝林罕的绞刑台:妄想准则的否定? 行刺女王:妄想准则以及不可抗拒之疾病冲动

世纪之审:丹尼尔·马克诺顿案 案件经过

审判过程

贵族院的五个提问:历史性的马克诺顿判决

〔不可不知的重要人物〕再生之旅:从弒君者到正直良善的公民 重生的自由人

“我杀了维多利亚”

等候女王发落

尾声

第二章 马克诺顿法则与不可抗拒之冲动

马克诺顿法则之个别元素

1. 心智疾病

2. 理性缺损

3. 知晓

4. 行为之本性与特质

5. 错误

对马克诺顿法则的批评

新罕布夏法则:产物法则的前身

不可抗拒之冲动? 从不可抗拒冲动到自我控制准则 〔不可不知的重要人物〕苏格兰人马克诺顿 黑衣女王的八次劫难

帝国崛起:不安的维多利亚时代

马克诺顿的刺杀

审判与监禁

后语

第三章医疗准则的法庭实验与典范再临:从达伦法则到模范刑法典

马克诺顿法则,废或存?

产物法则与达伦判决

达伦案:三度入院窃贼引发的法庭实验 实验的结果

1962年麦克当诺判决 典范再临:模范刑法典法则

第四章以疾病之名:局部精神异常与单一狂躁症

精神异常:宛如野兽或全然疯狂?

精神异常的各种样貌

单一狂躁症

昂希妲?葛尼耶与杀人狂躁症

专家证人:精神科医师出庭

局部精神异常与妄想准则

典范转移:诊断概念的改变

第五章 来自苏格兰的另类思考:减轻责任

局部精神异常与部分责任

“疯老爷”汀沃案

引进英格兰 减轻责任立法之后 第六章 狂烈的爱:辛克利案与精神异常抗辩改革

“史上最伟大的爱情展示”

从未谋面的影迷

刺杀行动开始

希尔顿饭店前的枪击

辛克利的审判:专家的战争

全民运动:抨击精神异常抗辩

因精神异常而无罪的留置

力图改革:限缩、废除或替代

举证责任与专家证词

改革成效 废除精神异常抗辩

限缩法律准则

举证责任

有罪但有精神疾病

第七章 精神异常抗辩别来无恙

认知准则与控制准则

疾病原则与产物法则

无罪,但自由了?

挪威悲剧:722大屠杀

坏或疯

专家的战争或舆论的审判?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以疯狂之名-英美精神异常抗辩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33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