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付小兵
页数:568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45257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华战创伤学(第6卷):胸腹部战创伤》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介绍胸腹部战创伤学基础研究与临床救治的学术专著。分为2篇25章,全面、系统、详细介绍了胸腹部战创伤流行病学特点,不同类型损伤、不同环境损伤的致伤机制和病理生理特点,战场急救与转运后送、伤情评估与初期救治、麻醉、重症监护与专科护理、临床特征与诊断要点、治疗方法与救治器材、整形修复与功能重建等专业知识,较为详实地描述了各类胸腹部战创伤在初期救治、系统治疗和修复重建等方面的具体方法,并把国内外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的新成果、新观点、新材料和实用新技术介绍给读者,使其从中获得启迪。《中华战创伤学(第6卷):胸腹部战创伤》内容新颖、文字流畅、图文并茂、层次清楚,凸显“科学、严谨、先进、全面、系统、规范、标准、新颖、实用”原则,并彰显我国胸腹部战创伤学领域的科研和临床诊疗水平。对从事创伤外科研究的科研人员和临床各级医生以及医学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与进修医生等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实用价值,也可作为战创伤救治培训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付小兵,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皮肤损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任南开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靠前10余所大学客座教授。
张连阳,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专科医院院长、创伤外科主任。
张茂,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急诊医学教学委员会主任。
赵云平,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
目录
第一章 胸部战创伤概论
第一节 胸部战创伤流行病学
一、胸部战创伤流行病学特征
二、胸部战创伤分类
第二节 胸部应用解剖
一、概述
二、胸廓
三、胸部血管与神弪
四、胸腔、胸膜与胸膜腔
五、气管与主支气管
六、肺
七、心
八、纵隔
第三节 胸部战创伤致伤机制与生物力学特性
第四节 胸部战创伤病理生理学
一、炎症与免疫反应
二、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
三、主要内脏器官的功能变化
第五节 胸部战创伤分级救治
一、概述
二、胸部创伤分级救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胸部战创伤战现场急救
第一节 胸部战创伤急诊处理
一、检伤分类
二、战现场伤情评估
三、紧急救治原则
第二节 胸部战创伤急救技术
一、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技术
二、解除呼吸道梗阻
三、控制反常呼吸
四、气胸处理
五、神经封闭止痛
六、胸腔穿刺和闭式引流术
七、心包穿刺术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胸部战创伤诊断
第一节 伤史采集
一、受伤史
二、伤后表现
三、伤后救治及效果
第二节 伤员体格检查
一、全身检查
二、胸部检查
第三节 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
一、X射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超声检查
四、其他影像学检查
五、实验室检查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胸部战创伤严重程度评估与特殊监护
第一节 胸部战创伤严重程度评估
一、生理学伤情严重程度评估
二、解剖学伤情严重程度评估
三、超声评估胸部创伤的严重程度
四、其他伤情严重程度评估
第二节 胸部战创伤特殊监护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
二、呼吸功能监测
三、血栓弹力图监测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胸部战创伤常用麻醉
第一节 术前评估及麻醉前准备
……
第二篇 腹部战创伤
节选
《中华战创伤学(第6卷):胸腹部战创伤》: 所有急救处理中最紧急的情况是呼吸道梗阻,其危险性甚至超过严重出血。一个休克伤员,血压、脉搏测不到时还能存活几小时,而不能呼吸的伤员只能存活几分钟。 (一)呼吸道梗阻的病理生理 1.上呼吸道梗阻高位气路梗阻可使伤员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窒息死亡。梗阻如果是完全性的,呼吸立即停止,发绀,5~6h内心搏停止。 2.下呼吸道分泌物梗阻常累及肺的一部分,经过几小时、几天或几周的发展,可导致通气障碍、肺部感染甚至死亡。 (二)急性呼吸道梗阻的症状 1.上呼吸道(喉部)梗阻症状极度烦躁,焦急面容,面唇发绀或苍白,吸气困难,强力吸气时有哨鸣音及四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及上腹部凹陷),主要吸气肌(肋间肌、膈肌、前斜角肌)强力收缩,并动员全部辅助吸气肌(胸锁乳突肌、颈胸小肌群、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以及肩背肌群)。 2.下呼吸道(无喉部)梗阻症状面唇发绀,呼吸极度困难,咳嗽频繁而无效,肺内有干湿哕音,不用听诊器即可听到喘鸣,胸片有肺不张和肺炎表现,PaCO2升高,PaO2降低,血pH值降低。 (三)急性呼吸道梗阻的治疗 根据梗阻的原因、平面和性质正确选择治疗措施。 1.辅助排痰胸部损伤如主要在胸壁,肋骨骨折数目不太多,可用胸带包扎或半环式胶布固定,必要时给予止痛剂,用手支持骨折部位和上腹部,使伤员能做有效的咳嗽,这是排除支气管内血液和分泌物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同时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积血、呕吐物,去掉义齿使之不阻塞喉部,可用手挖、吸引器抽吸,紧急时口对口吸痰。昏迷伤员由于咽部软组织松弛,舌后倒造成伤员不能够翻身时,可将伤员置于侧卧或半俯卧位,以使舌头向前移位,减少口咽部软组织松弛引起的呼吸道阻塞,使血液和分泌物借重力作用引出,下颌角抬高并向前托起,使舌头随舌骨向前而让出气路。如果口能张开,可用纱布包裹舌头,或用布巾钳、别针,或缝一针线穿过舌头,将之牵出唇外。鼻咽部或后鼻腔出血不止者,常用后鼻腔纱布团填塞法控制。置人口咽气路或鼻咽气路,保证咽部呼吸通畅。 (1)鼻导管吸痰法气管、支气管内有分泌物淤积,伤员不能咯出,引起气短缺氧者,可间断用鼻导管吸痰。此法简便有效,医护人员均能掌握,如处理得法,可免除气管镜吸痰。 备用物品:14号或16号French导管(末端有两个开口),电动吸引器,纱布,液状石蜡,三通玻璃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