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琳娜著
页数:359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2050860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 绪论 ; 清代新词、新义位概貌 ; 新词的产生 ; 新义的产生 —— 引申 ; 清代新词、新义的构词研究 ; 清代新熟语 ; 清代义位系统运动及特点 ; 清代新词, 新义位系统的特点。
作者简介
周琳娜,1980年生,辽宁锦州人,文学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近年来致力于语言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语料介绍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结构及内容
第二章 清代新词、新义位概貌
第一节 关于亲属称名的新词、新义位
第二节 关于称谓的新词、新义位
第三节 关于人和人体部位的新词、新义位
第四节 关于物质生活的新词、新义位
第五节 关于精神生活的新词、新义位
第六节 关于生产劳动的新词、新义位
第七节 关于行为的新词、新义位
第八节 关于人的情感的新词、新义位
第九节 关于性状的新词、新义位
第十节 关于时间、空间的新词、新义位
第十一节 关于自然现象、自然物的新词、新义位
第十二节 清代新词、新义位的语义分布
第三章 新词的产生
第一节 新词的产生方式
第二节 新词的来源
第四章 新义的产生——引申
第一节 清代引申的义素运动
第二节 义素运动与词素
第三节 清代新义位引申的轨迹
第三节 义位引申的心理机制——联想
第四节 清代义位引申的结果
第五章 清代新词、新义的构词研究
第一节 语音形式
第二节 句法——语义构词法
第六章 清代新熟语
第一节 清代新成语
第二节 清代新惯用语
第三节 清代的新歇后语
第四节 清代新谚语
第七章 清代义位系统的运动及特点
第一节 词汇系统研究综述
第二节 清代义位系统的运动——独用词
第三节 清代新义位的演变轨迹
第八章 清代新词、新义位系统的特点
第一节 清代标志性新词语场
第二节 清代新词的语体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词的嬗变研究:以清代为例》: 三、归纳和演绎我们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清代新词、新义位的历时和共时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发现清代新词、新义位的特点和规律。“比较”促进了人们转换思维的角度,启发我们在进行研究时从多种角度认识问题,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获得了对各种语言现象进行归纳和演绎的可能性。归纳的本质在于以事实为依据,并从中找出其一般特征。演绎要以归纳为基础,因为作为演绎出发点的一般原理是由归纳得来的。演绎带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并且便于验证。比较是归纳和演绎的基础,归纳又是演绎的基础,演绎则是比较和归纳的抽象化,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四、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采用定量分析是把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数学统计运用到我们的研究领域当中,使用电脑等技术手段进行广泛性的实例调查和量化处理,最后以数据形式来对语言现象进行说明。定性分析则是对语料进行界定,以语料为出发点,对语料做深入的描写和解释,从中得出结论。定性分析具有整体性,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完整地把握语料。但定性分析要避免一般性的概括,力求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可以使我们在研究中针对既定的语言材料能比较客观地去发现问题,而定量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所研究语言现象和规律的客观性,判定其可信度。五、传统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等哲学观传统语言文字学,一般是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以前人们对语言所做的研究。中国的传统语言学则是以对词(字)义的解释为开端和主体的,中国最早产生语言学著作是百科性的词典而不是语法书,作为传统语言学的小学三门中有两门(训诂学和文字学)是以字义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语言学实际上是词义或字义传统,或者说是意义传统。杨端志(2003)指出汉语的词汇、词义研究,在汉语言学史上大致是由两个非常接近而又不同的学术部门承担的。一个是古代传下来的“训诂学”,一个是“五四”以来以至当代形成的词汇学。训诂学是我国古代学者从认知方面研究汉语语义的传统学科,词汇学是近百年来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形成的新学科,二者的研究中心都是词汇词义,训诂学和词汇学最具内同性、互补性,因此,对汉语词汇的研究应该结合训诂学和词汇学,不能抛弃中国几千年来传承的传统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语言问题在哲学诞生之初就蕴涵在哲学研究之中,或者说,语言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哲学视野中的重要话题。每一语言理论总以某一哲学观为基础。正如Robins(1967)所说:“哲学是语言学的摇篮。”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开始注重对语言的研究,西方哲学家通常把转向后的哲学称为语言哲学。潘文国(2008)总结:语言研究必须从“语言本体观”也就是语言观着手,在此基础上建立语言学的理论。凡是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背后都有语言哲学的影响,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观。20世纪产生的第一个也即现代语言学开端的理论,是索绪尔的学说,这个学说的产生就是语言研究哲学转向的标志。索绪尔(2001)认为语言是符号,语言符号最重要的性质是其任意性,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支配着整个语言的语言学”,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价值的系统。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背后是把语言看作交际工具的语言观,乔姆斯基语言学背后是把语言看做人脑中一种先天机制,把语法看作一套规则的语言观等。赵艳芳(2001)指出:认知语言学一方面从人的认知(即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的角度观察和研究语言,另一方面通过观察语言现象,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语言反映的认知取向,从语言的各个层面探讨认知与语言的关系及其性质。语言哲学企图对语言作出最根本最深刻的反思,它的首要任务在于通过语言的分析,澄清语词和语句的意义,其核心理论为意义理论。意义理论主要研究语言符号依据于什么而具有意义,什么是命题的经验意义的标准,什么是意义的基本单位,意义是否具有确定性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