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郑海涛
页数:34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613351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明代词学研究的专著。明词研究素来是词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公开出版的专论著作迄今为止仅见三部。其他有关明词研究的成果更零碎不成系统。学界对于明词的宏观式通论研究尚很不充分,缺乏对明词整体演变特征的把握和体认。因此,从宏观的视角出发对明词的发展演进历程及其在千年词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作一全面深入之观照,正是当前词学研究的要务之一。此外,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关于明词宏观研究的通论式成果均产生于《全明词》与《全明词补编》问世之前,论者受所见作家作品的限制,其结论难免有不妥之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明词发展的演进历程和相关问题进行重新体认。本书首先根据《全明词》所记词人小传建立明代词人活动年表,由年表统计各时期词人活动的大致时间和范围,在翔实合理的数据统计基础上运用时空结合法、文史互证法、文献实证法等对明代词坛的分期重新予以界定。作者通过对明代词人群体特征的呈现和变化,结合社会思潮、士人心态、词学理念等相关因素对明代词史作全面考察,实现了对明词流变轨迹的系统化、全方位的把握。
作者简介
郑海涛,男,汉族, 贵州兴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词曲学研究。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站博士后。在《光明日报》、《中华文史论丛》、《中国诗歌研究》、《明清小说研究》、《人文杂志》、《小说评论》、《青海社会科学》、《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教育评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云南社会科学》、《晋阳学刊》、《广东社会科学》等核心刊物发表文章40篇。完成省级课题一项,校级课题两项。
本书特色
《明代词风嬗变研究》编著者郑海涛。
明词研究素来是词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对于明词的宏观式通论研究尚很不充分,缺乏对明词整体演变特征的把握和体认。因此,从宏观的视角出发对明词的发展演进历程及其在千年词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作一全面深入之观照,正是当前词学研究的要务之一。本书根据《全明词》所记词人小传建立明代词人活动年表,通过对明代词人群体特征的呈现和变化并结合社会思潮、士人心态、词学理念等相关因素对明代词史作全面考察,实现对明词流变轨迹的系统化、全方位的把握。
目录
第二章 永乐一成化:明词的衰败低谷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永乐一成化年间词学衰微的原因和表征第三节 台阁词的流行与词坛的萧条-一 “台阁”文学的基本特征与明代台阁词体的分期二 永乐至正统年间的台阁词风三 景泰至成化年间的台阁词风第三章 吴中文人集团的形成与明词的初步复兴第一节 吴中文人集团的形成与吴中词派的兴起第二节 词与画的有机结合第三节 吴中词派的词曲观念第四节 复兴期的“稼轩风”第四章 明词全面繁荣时期——嘉靖至万历的词风嬗变(上)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香弱”的词体意识与艳情词的盛行第三节 《花间》、《草堂》的流行与鼎盛期的词风建构一 《花间集》在明代的刊行及影响二 《草堂诗余》与明代词体观念的正式确立第四节 台阁词风的延续——以夏言为中心的交游唱和一 夏言及其词在嘉靖词坛的影响二 台阁唱和词的名作及题材范围三 台阁唱和体现出的词坛观念第五章 明词全面繁荣时期——嘉靖至万历的词风嬗变(下)第一节 “稼轩风”在鼎盛期的传承一一代词宗杨慎与“稼轩风”二 费宏、陆深、陈霆、夏言、莫是龙、周履靖与“稼轩风”的沾溉第二节 山人词与创作态度的随意一 山人的由来及其在明代中叶的流行二 山人词的基本风貌特征三 随意而作的山人词第三节 心学对词坛的冲击一 心学的兴起与词坛的主情论二 主情论的基本内涵与流变三 疑古与追新逐异的异端思想第四节 曲化的盛行与对明词曲化的评价一 词的曲化与词论的崇俗二 对明词曲化的认识和评价第六章 天启、崇祯词坛的辉煌终结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云间词派与明末清初的词风演进一 清代学者对云间词派的评骘二 陈子龙对明代词坛主情论的总结三 云间词派与花间词风四 云间词派在明清词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第三节 《古今词统》的刊刻与晚明词论的融会贯通一 《古今词统》的刊刻二 《古今词统》的录词标准和词学观念三 《古今词统》对明季词风的影响四卓、徐二人的创作与晚期山人词风第四节 天启、崇祯词坛的“稼轩风”一 天启、崇祯词家的黍离之悲与“稼轩风”的质变二 “稼轩风”在明末词坛的传承与融汇第五节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明末清初的遗民词一 明遗民词的创作技法与题材二 明遗民词的特质余论参考文献附录一 明代女性词的创作附录二 明词人生卒年考六则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