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忠艳等编著
页数:17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3050196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王忠艳等编著的《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介绍了豆粕中脲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植酸及大豆抗原等主要抗营养因子的结构、性质、抗营养机制及分析测定方法等,同时全面分析了豆粕中致甲状腺肿素产生的机制及其对动物的抗营养作用与大豆中不同提取异黄酮的工艺对其产生的影响;系统地论述了豆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的灭活方法;重点介绍了对豆粕进行系列干热和湿热处理后脲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噁唑烷硫酮等抗营养因子的灭活及蛋白质溶解度的变化情况,从中找到了豆粕的最佳处理方法,为豆粕及提取异黄酮豆粕的科学合理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同时,通过对主要抗营养因子系列分析方法的研究,利用Excel实现了用简单实用的抗营养因子分析方法对标准测定方法所得数据的估测;通过系列试验分析了从大豆提取异黄酮过程中抗营养因子嗯唑烷硫酮的产生及蛋白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优化出抗营养因子产生量最少的提取异黄酮生产工艺。最后介绍了对用优化出的抗营养因子最佳灭活方法所得样本进行动物试验,展示了其优良的生产性能。本书适合于从事动物饲料行业、动物生产领域及食品加工行业人员用书,也可作为上述相关学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部分 大豆营养及抗营养概论1 绪论1.1 大豆中抗营养因子与食品和饲料安全的关系1.2 大豆中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1.2.1 大豆异黄酮1.2.2 大豆低聚糖1.2.3 大豆皂苷1.2.4 大豆磷脂1.3 大豆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1.3.1 脲酶1.3.2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1.3.3 大豆凝集素1.3.4 致甲状腺肿素1.3.5 植酸1.3.6 大豆抗原1.4 大豆抗营养因子的灭活1.4.1 物理方法处理1.4.2 化学方法处理1.4.3 生物学方法处理2 大豆中脲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大豆凝集素的研究进展2.1 脲酶的研究进展2.1.1 脲酶的来源2.1.2 脲酶的结构2.1.3 脲酶的基本性质2.1.4 脲酶对动物的影响2.1.5 脲酶活性测定的研究2.2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2.2.1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来源2.2.2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性质2.2.3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对动物的影响2.2.4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测定的研究2.3 大豆凝集素的研究进展2.3.1 大豆凝集素的来源及分类2.3.2 大豆凝集素的结构2.3.3 大豆凝集素的性质2.3.4 大豆凝集素对动物的影响2.3.5 大豆凝集素活性测定的研究3 大豆提取异黄酮过程中的抗营养因子3.1 大豆副产品饲料3.2 提取异黄酮的方法3.3 致甲状腺肿素3.3.1 概述3.3.2 致甲状腺肿素产生的机制3.3.3 硫苷的结构、分类及化学组成3.3.4 硫苷的降解产物及影响其降解的因素3.3.5 去除硫代葡萄糖苷的方法3.4 不同取油工艺对致甲状腺肿素去除的影响3.4.1 浸出法取油工艺对致甲状腺肿素去除的影响3.4.2 压榨法取油工艺对致甲状腺肿素去除的影响3.5 各种提取异黄酮工艺的优缺点及实用性3.5.1 有机溶剂萃取法3.5.2 微波预处理再经乙醇提取法3.5.3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3.5.4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3.5.5 大孔吸附树脂法3.5.6 高速离心分离技术3.5.7 超临界萃取技术3.5.8 高压浸提法3.5.9 热水浸提法3.5.10 酸解法、酶解法3.6 研究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的目的3.7 研究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的意义
第二部分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系列研究及试验4 豆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的灭活方法4.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4.1.1 试验材料4.1.2 试验方法与试验设计4.1.3 试验统计分析方法4.2 经干热及湿热处理后蛋白质溶解度变化和脲酶灭活情况4.2.1 蛋白质溶解度的测定4.2.2 脲酶活性的测定方法4.2.3 生豆粕经干热处理后蛋白质溶解度和脲酶活性变化4.2.4 生豆粕经湿热处理后蛋白质溶解度和脲酶活性的变化4.2.5 提异黄酮豆粕经干热处理后蛋白质溶解度和脲酶活性的变化4.2.6 提异黄酮豆粕经湿热处理后蛋白质溶解度和脲酶活性的变化4.3 经干热及湿热处理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灭活情况4.3.1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测定方法4.3.2 生豆粕经干热处理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变化4.3.3 生豆粕经湿热处理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变化4.3.4 提异黄酮豆粕经干热处理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变化4.3.5 提异黄酮豆粕经湿热处理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变化4.4 经干热及湿热处理后大豆凝集素的灭活情况4.4.1 大豆凝集素活性的测定方法4.4.2 生豆粕经干热处理后大豆凝集素活性的变化4.4.3 生豆粕经湿热处理后大豆凝集素活性的变化4.4.4 提异黄酮豆粕经干热处理后大豆凝集素活性的变化4.4.5 提异黄酮豆粕经湿热处理后大豆凝集素活性的变化4.5 市售普通豆粕及提异黄酮豆粕的蛋白质溶解度及抗营养因子4.5.1 市售普通豆粕的蛋白质溶解度及抗营养因子4.5.2 市售提异黄酮豆粕的蛋白质溶解度及抗营养因子4.6 抗营养因子最佳灭活方法研究的体会4.7 本章小结4.7.1 用干热法对生豆粕进行最佳处理的条件4.7.2 用湿热法对生豆粕进行最佳处理的条件4.7.3 用干热法对提异黄酮豆粕进行最佳处理的条件4.7.4 用湿热法对提异黄酮豆粕进行最佳处理的条件4.7.5 市售豆粕的合理使用5 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分析方法5.1 试验材料及设备5.1.1 试验材料5.1.2 试验仪器5.1.3 试验试剂5.1.4 试验方法与试验设计5.2 脲酶活性的分析测定方法5.2.1 常用的脲酶活性分析方法5.2.2 脲酶活性的测定结果与分析5.2.3 脲酶活性分析方法小结5.3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分析测定方法5.3.1 常用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分析方法5.3.2 脲酶代换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5.3.3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分析方法小结5.4 试验方法的合理性验证5.5 本章小结5.5.1 用测定脲酶活性的pH增值法对滴定法进行估测5.5.2 用测定脲酶活性的分光光度法对滴定法进行估测5.5.3 用测定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脲酶代换法对分光光度法进行估测6 不同提异黄酮工艺产豆粕中抗营养因子6.1 试验材料及处理方法6.1.1 试验材料6.1.2 试验仪器6.1.3 试验试剂6.1.4 试验方法与试验设计6.2 噁唑烷硫酮含量测定方法6.2.1 分析测定原理6.2.2 酶源制备6.2.3 试样制备6. 2.4.测定步骤6.2.5 结果计算6.3 优化提取异黄酮工艺研究结果与分析6.3.1 干热处理大豆后可酶解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及蛋白质溶解度的变化6.3.2 干热处理豆粕后可酶解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及蛋白质溶解度的变化6.3.3 干热处理提异黄酮豆粕后可酶解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及蛋白质溶解度的变化6.3.4 湿热处理大豆后可酶解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变化6.3.5 大豆经不同溶剂萃取后嗯唑烷硫酮含量的变化6.3.6 不同提取异黄酮工艺生产的豆粕中噁唑烷硫酮含量的变化6.4 本章小结7 动物饲养试验7.1 试验材料及处理7.1.1 试验材料7.1.2 试验设计7.2 粪样和料样分析方法7.2.1 基本原理7.2.2 基本方法7.3 试验结果与分析7.3.1 经不同处理豆粕对鸡体增重的影响7.3.2 经不同处理豆粕对鸡体增重与风干料重之比的影响7.3.3 经不同处理豆粕对鸡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7.3.4 经不同处理豆粕对鸡干物质代谢率的影响7.4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系列研究及试验4 豆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的灭活方法4.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4.1.1 试验材料4.1.2 试验方法与试验设计4.1.3 试验统计分析方法4.2 经干热及湿热处理后蛋白质溶解度变化和脲酶灭活情况4.2.1 蛋白质溶解度的测定4.2.2 脲酶活性的测定方法4.2.3 生豆粕经干热处理后蛋白质溶解度和脲酶活性变化4.2.4 生豆粕经湿热处理后蛋白质溶解度和脲酶活性的变化4.2.5 提异黄酮豆粕经干热处理后蛋白质溶解度和脲酶活性的变化4.2.6 提异黄酮豆粕经湿热处理后蛋白质溶解度和脲酶活性的变化4.3 经干热及湿热处理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灭活情况4.3.1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测定方法4.3.2 生豆粕经干热处理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变化4.3.3 生豆粕经湿热处理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变化4.3.4 提异黄酮豆粕经干热处理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变化4.3.5 提异黄酮豆粕经湿热处理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变化4.4 经干热及湿热处理后大豆凝集素的灭活情况4.4.1 大豆凝集素活性的测定方法4.4.2 生豆粕经干热处理后大豆凝集素活性的变化4.4.3 生豆粕经湿热处理后大豆凝集素活性的变化4.4.4 提异黄酮豆粕经干热处理后大豆凝集素活性的变化4.4.5 提异黄酮豆粕经湿热处理后大豆凝集素活性的变化4.5 市售普通豆粕及提异黄酮豆粕的蛋白质溶解度及抗营养因子4.5.1 市售普通豆粕的蛋白质溶解度及抗营养因子4.5.2 市售提异黄酮豆粕的蛋白质溶解度及抗营养因子4.6 抗营养因子最佳灭活方法研究的体会4.7 本章小结4.7.1 用干热法对生豆粕进行最佳处理的条件4.7.2 用湿热法对生豆粕进行最佳处理的条件4.7.3 用干热法对提异黄酮豆粕进行最佳处理的条件4.7.4 用湿热法对提异黄酮豆粕进行最佳处理的条件4.7.5 市售豆粕的合理使用5 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分析方法5.1 试验材料及设备5.1.1 试验材料5.1.2 试验仪器5.1.3 试验试剂5.1.4 试验方法与试验设计5.2 脲酶活性的分析测定方法5.2.1 常用的脲酶活性分析方法5.2.2 脲酶活性的测定结果与分析5.2.3 脲酶活性分析方法小结5.3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分析测定方法5.3.1 常用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分析方法5.3.2 脲酶代换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5.3.3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分析方法小结5.4 试验方法的合理性验证5.5 本章小结5.5.1 用测定脲酶活性的pH增值法对滴定法进行估测5.5.2 用测定脲酶活性的分光光度法对滴定法进行估测5.5.3 用测定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脲酶代换法对分光光度法进行估测6 不同提异黄酮工艺产豆粕中抗营养因子6.1 试验材料及处理方法6.1.1 试验材料6.1.2 试验仪器6.1.3 试验试剂6.1.4 试验方法与试验设计6.2 噁唑烷硫酮含量测定方法6.2.1 分析测定原理6.2.2 酶源制备6.2.3 试样制备6. 2.4.测定步骤6.2.5 结果计算6.3 优化提取异黄酮工艺研究结果与分析6.3.1 干热处理大豆后可酶解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及蛋白质溶解度的变化6.3.2 干热处理豆粕后可酶解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及蛋白质溶解度的变化6.3.3 干热处理提异黄酮豆粕后可酶解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及蛋白质溶解度的变化6.3.4 湿热处理大豆后可酶解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变化6.3.5 大豆经不同溶剂萃取后嗯唑烷硫酮含量的变化6.3.6 不同提取异黄酮工艺生产的豆粕中噁唑烷硫酮含量的变化6.4 本章小结7 动物饲养试验7.1 试验材料及处理7.1.1 试验材料7.1.2 试验设计7.2 粪样和料样分析方法7.2.1 基本原理7.2.2 基本方法7.3 试验结果与分析7.3.1 经不同处理豆粕对鸡体增重的影响7.3.2 经不同处理豆粕对鸡体增重与风干料重之比的影响7.3.3 经不同处理豆粕对鸡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7.3.4 经不同处理豆粕对鸡干物质代谢率的影响7.4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