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小碧著
页数:168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3090988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陈小碧所著的《回到事物本身(重读新写实小说兼论1990年代文学转型)》对1990年代中国文学做了别具一格的梳理,引入胡塞尔“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概念,试图对转型期文学建立一种总体性视野。通过文本细读和对照的方法,探讨新写实小说与1980年代文学的超越和继承的关系,体会新写实小说如何有效地连接了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文学。
作者简介
陈小碧,女,博士。现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市人文教育学会会长,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教育教学委员会主任、理事,中国写作协会会员。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创意写作等。曾主持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项目、浙江省课堂教学改革等项目。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等国内期刊、核心期(报)刊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著作1部。
本书特色
陈小碧所最的《回到事物本身(重读新写实小说兼论1990年代文学转型)》对1990年代中国文学做了别具一格的梳理,引入胡塞尔“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概念,试图对转型期文学建立一种总体性视野。
通过文本细读和对照的方法,探讨新写实小说与1980
年代文学的第一和继承的关系,体会新写实小说如何有效地连接了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文学。
目录
导论:如何“回到事物本身”?
第一章 “误读”与重述:话语建构中的“新写实”第一节 批评话语中的“新写实”第二节 回到“新写实”本身第三节 对“新写实”小说的“知识考掘”第二章 “新写实”何以成为可能?
第一节 世俗化潮流的兴起和文学诗情的消解第二节 “真实观”转化与文学叙事的内在困境第三节 “新写实”的文学生产机制——以《钟山》杂志为中心第三章 物质·情爱·权力:欲望的日常性叙述第一节 物欲的萌醒:生存性贫困叙事一、粮食/空间之仗二、“祛魅性”:物欲的还原叙述三、物欲还原的社会动力第二节 当“爱”遭遇世俗生活一、痛并快乐着:日常化的爱情二、无力挣脱的网:被磨损的爱情三、在毁灭和重生之间:出轨的爱情四、结语:“身体性”书写的意义第三节 “生活政治”和“微观权力”的浮现一、“新写实”与“去政治化的政治”二、规训与压抑:被控制的“日常生活”三、渗透与转换:“权力”的“连环套”四、匮乏时代的“生活政治”与“传统政治”第四章 “延异”式生成:以1980年代文学精神为参照系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的“日常生活启蒙”一、为何是“日常生活启蒙”二、“日常生活启蒙”的立场、方法和意义三、“日常生活启蒙”的二重性四、“日常生活启蒙”的悖论与困境第二节 “新写实”的“两副面孔”: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一、形式探索与写实意向:不应有的对立二、“于止步处重生”:在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第五章 “新写实”小说:作为1990年代文学转型的“症候”一、超越“断裂”:面向市场化和多元化的“新写实”二、“文化浮桥”:处于过渡状态的“新写实”三、何种公共,如何个人:不止是“新写实”面临的问题参考文献后记
第一章 “误读”与重述:话语建构中的“新写实”第一节 批评话语中的“新写实”第二节 回到“新写实”本身第三节 对“新写实”小说的“知识考掘”第二章 “新写实”何以成为可能?
第一节 世俗化潮流的兴起和文学诗情的消解第二节 “真实观”转化与文学叙事的内在困境第三节 “新写实”的文学生产机制——以《钟山》杂志为中心第三章 物质·情爱·权力:欲望的日常性叙述第一节 物欲的萌醒:生存性贫困叙事一、粮食/空间之仗二、“祛魅性”:物欲的还原叙述三、物欲还原的社会动力第二节 当“爱”遭遇世俗生活一、痛并快乐着:日常化的爱情二、无力挣脱的网:被磨损的爱情三、在毁灭和重生之间:出轨的爱情四、结语:“身体性”书写的意义第三节 “生活政治”和“微观权力”的浮现一、“新写实”与“去政治化的政治”二、规训与压抑:被控制的“日常生活”三、渗透与转换:“权力”的“连环套”四、匮乏时代的“生活政治”与“传统政治”第四章 “延异”式生成:以1980年代文学精神为参照系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的“日常生活启蒙”一、为何是“日常生活启蒙”二、“日常生活启蒙”的立场、方法和意义三、“日常生活启蒙”的二重性四、“日常生活启蒙”的悖论与困境第二节 “新写实”的“两副面孔”: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一、形式探索与写实意向:不应有的对立二、“于止步处重生”:在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第五章 “新写实”小说:作为1990年代文学转型的“症候”一、超越“断裂”:面向市场化和多元化的“新写实”二、“文化浮桥”:处于过渡状态的“新写实”三、何种公共,如何个人:不止是“新写实”面临的问题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