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永新总主编
页数:519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3519659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重大发展,书写了世界历目前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无论是基础教育的发展,还是高等教育的成长;无论是职业教育的进步,还是民办教育的进展;无论是规模的扩大,还是质量的提升,都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作者简介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兼职教授。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表,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多次被评选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对当今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特色
权威性丛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任总主编,各分卷主编都是国内教育学界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和知名学者,其研究成果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最高水平。
公益性丛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总结了教育改革的成果和经验,汇集了专家学者对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探索,丛书的出版将有力推动和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原创性丛书都是作者聚焦、跟踪、研究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原创之作,体现了教育学界对这一重大课题的深度思考与集体智慧。
实用性丛书结合教育实践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相关教育理论,对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是一套实用工具书。
《中国教育改革大系》选题重要,立意高深,体系完整,布局合理,项目各位主编都是我国教育学术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在相关研究领域造诣较高,业绩突出。该项目的出版对加深我国教育改革理论研究,总结我国教育改革经验教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导,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改革大系》从不同视角探究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具有权威性、文献性、史料性之类工具书的实用价值,也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徐辉(民盟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
目录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恢复与整顿时期的中小学教育改革
第一节改革的背景
第二节改革的重大事件
第三节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第二章持续发展时期的中小学教育改革
第一节改革的背景
第二节改革的重大事件
第三节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第三章新世纪以来的中小学教育改革
第一节改革的背景
第二节改革的重大事件
第三节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第二部分分论
第四章中小学体制与管理改革
第一节中小学管理制度改革
第二节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
第三节教育督导制度
第四节学校发展规划
第五章中小学课程改革
第一节课程改革概述
第二节课程规划的革新
第三节课程标准研制中的革新
第四节教科书的改革
第六章中小学教学改革
第一节教学改革的基本历程
第二节教学目标与改革
第三节教学组织与改革
第四节教学方法与改革
第七章中小学考试与评价改革
第一节考试与评价改革概述
第二节高考改革历程
第三节学业水平考试
第四节综合素质评价
第五节学习过程评价
第八章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
第一节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开放灵活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第三节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
第五节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第六节中小学教师管理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第九章迈向更加公平的基础教育
第一节基础教育公平发展概述
第二节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重大举措
第三部分中小学教育改革重要文件摘编
第四部分附录
中小学教育改革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综合索引
后记
节选
《中国教育改革大系:中小学教育卷》: 第二节改革的重大事件 自1978年开始,中国社会各界对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地位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经过讨论,政府和民众对基础教育普及问题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1980年起,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基础教育的政策,中小学内部结构也进行了及时调整。 一、基础教育普及政策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分别于1980年和1983年公布《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两个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普及初等教育的政策: 分期分批普及小学教育。经济比较发达、教育基础较好的地区,在1985年以前普及小学教育;其他地区一般应在1990年前基本普及;少数经济特别困难、山高林深、人口稀少的地区,期限还可延长。农村小学的校舍修建和课桌椅购置,一般应由社队主要负责,国家酌情给予补助。国家补助大体按照所需的三分之一列入省、市、自治区预算。在办好全日制小学的同时,还应举办一些半日制、隔日制、巡回制、早午晚班等多种形式的简易小学或教学班(组)。这类学校的学习年限和教学要求可以不拘一格,学生只要学习语文、算术即可。 积极创造条件,将农村没有读完或读过小学的15岁以下儿童吸收到学校里来,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他们比较快地学完小学主要课程,防止新文盲的产生。 加强师范教育,完善在职教师培训体系。针对小学民办教师比重过大、待遇过低、队伍极不稳定的状况,国家给予民办教师的补助费应当有所增加,并且全部发给本人;逐步减少民办教师比例,每年安排一定的专用劳动指标,将经过严格考核的合格民办教师分期分批转为公办教师;师范院校每年都要招收一部分民办教师。用几年时间,使得民办教师比例下降到30%以下。从小学教师开始,实行教龄津贴制度。去边远地区任教的教师,可以适当增加生活补贴,还可以保留城市户口,定期轮换。 1983年,国家又提出,普及基础教育以“四率”为基本要求,具体内容为: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 在校学生巩固率达到95%以上; 学生毕业率,城市达到95%以上,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达到90%左右,其他地区达到80%左右; 在12-15周岁少年儿童中,初等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对经济、教育基础差的地区,要求还可适当低一些、宽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