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俄]亚历山大·普希金 著,冯春 译
页数:488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495889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代表作,反映了俄国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黑暗社会里贵族知识分子空有才能却无法改变社会的苦闷,成为一代“多余人”的现实,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经典作品。奥涅金、达吉雅娜成为俄国文学甚至是世界文学的典型人物。
作者简介
(俄)亚历山大•普希金
俄罗斯十九世纪伟大诗人,俄罗斯现代文学与语言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开创了近代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道路,直至今日仍具有巨大影响。
冯春
1934年生于福建厦门市,195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同年进入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任外国文学编辑,后因机构调整,先后任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编审,中国普希金研究会顾问。独力翻译出版十卷本《普希金文集》和《普希金抒情诗全集》。1999年获俄罗斯联邦政府普希金奖章,2006年获俄罗斯作家协会高尔基奖,2005年由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相关资料
《奥涅金》是俄国社会在其发展中很富有兴味的一段时间的诗情再现的一幅图画……这部长诗的历史价值尤其重大,因为它在罗斯是这种体裁方面的起初初的辉煌的尝试。普希金在里面不仅表现为诗人,并且是初次觉醒的社会自觉的代表:这是一种无法估量的功绩!
——别林斯基
在《奥涅金》中,在这首不朽的、不可企及的长诗中,普希金表现出他是一位伟大的人民作家,在他之前,从来没有这样一个作家。他一下子更准确、更深刻地指出了我们的本质、我们高踞于人民之上的上流社会的核心问题。普希金刻画出一个俄国浪子的典型,头一个以他天才的洞察力看透了他,看透了他的历史命运以及他在我们未来命运中的巨大意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
(《奥涅金》)头几章摹拟拜伦的《唐璜》,但做到了完美的俄国化。后面几章格调迥然不同,可以说,讽刺家和怀疑论者让位于热烈而温柔的心灵。在长期探索过人心形形色色的恶习和卑劣行为,加以鞭挞和谴责之后,他突然发现,在这些可耻可恨的丑事旁边,有着崇高的行为。他一发现崇高和美,就变成歌颂崇高和美的诗人。
——梅里美
本书特色
1.本书可谓名著名译。资深俄语译者冯春先生首次推出“奥涅金体”《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译本。
2.《奥涅金》对于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大家(别林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赫尔岑等)对这部诗体小说推崇备至。
目录
叶甫盖尼·奥涅金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注释
奥涅金的旅行(片断)
第十章
别稿
题解
后记
节选
题解
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初稿在一八三〇年秋完成于波尔金诺。普希金曾列出一个表,内容包括九个章节的目录和暂定的题目,并且把全书分为三部。表中注明了各章节写作的日期和地点。
《奥涅金》
第一部 前言
第一章 忧郁症基什尼奥夫,敖德萨。
第二章 诗人 敖德萨,1824年。
第三章 小姐 敖德萨,米海,1824年。
第二部
第四章 乡村 米海洛夫,1825年。
第五章 命名日米海,1825年,1826年。
第六章 决斗 米海,1826年。
第三部
第七章 莫斯科米海,誊清于马林,1827.8.
第八章 旅行 莫斯科,巴甫,1829年波尔金诺。
第九章 上流社会波尔金诺。
注释
1823年5月9日基什尼奥夫——1830年9月25日,波尔金诺——9月26日。亚普
又急于生活,又忙于感受。
维公爵
七年四个月十七天。
普希金写作这部小说的工作并没有到此结束。后来他删去第八章(《旅行》)。他把这一章中的某些诗节移到下一章,即现在的第八章。他把一八三一年十月五日在皇村写成的《奥涅金给达吉雅娜的信》收入这一章。普希金从完稿中删去第八章,其原因,巴-亚-卡杰宁曾在一八五三年给巴·瓦·安年科夫的信中提到:“一八三二年我从故友那里听到关于《奥涅金》第八章的谈话,他说,除了尼日哥罗德的集市和敖德萨的码头,叶甫盖尼还看到阿拉克切耶夫伯爵建立的军屯,并发表了议论和评语,这些都由于过分激烈而不宜公开发表,因此普希金认为还是让它们永远被遗忘为好,便将第八章从整个小说中删去,因此缺少这些内容,这一章便显得很单薄。”除了准备发表的九章,普希金还处理了不准备发表的第十章。普希金在这一章里记录了十二月党人的活动。一八三〇年十月十九日普希金在波尔金诺焚毁了第十章,但事先把这一章用秘密符号记在一些零星的纸片上,其中有一张流传下来,内容是头十六节的头四行(有删节)。此外还保存了该章三节诗的草稿(不完整)。其余的都散失了,散失的还有《奥涅金的旅行》(第八章)中写到诺夫哥罗德居民的诗节。
普希金在生前就开始发表小说的各别章节。第一章发表于一八二五年二月十五日,附有简短的序文和作为引子的《书商和诗人的谈话》。第二章于一八二六年十月问世,第三章发表于一八二七年十月。这一章发表时前面有一段说明:“《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一章完成于一八二三年,发表于一八二五年。两年后发表第二章。这种缓慢的速度是由客观状况造成的。今后将不问断地一章接一章陆续发表。”但以后的几章还是经过长时间的间断陆续发表的。第四章和第五章在一八二八年二月一日左右同时发表,附有给彼·亚·普列特尼奥夫①(①普列特尼奥夫(1792-1865),俄国文学家,杂志编辑,曾任彼得堡大学校长。)的献词。第六章发表于同年三月末,篇末注明:“第一部完。”从这里可以推测,普希金准备再写六章。可是此后问世的只有两章:一八三。年发表第七章,一八三二……
普希金作品出版者,普希金的好友。年一月发表最后一章。整部小说的单行本于一八三三年三月问世。小说的第二版(一八三七年一月)是普希金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
第一章 普希金于一八二三年五月九日在基什尼奥夫开始写小说的第一章,十月二十二日在敖德萨完成这一章。这一章反映了普希金在彼得堡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的感受。第一章发表时,普希金已在写第五章,小说的总的特征已经确定。他的朋友亚·别斯土舍夫和康·雷列耶夫对普希金这一新作表示不满,认为他的主题太平庸,讽刺(这一点在序文中曾提到)微不足道,普希金那些崇高的浪漫主义长诗要比《奥涅金》好。对此普希金回答亚·别斯土舍夫:
“你说得不对。你对《奥涅金》的看法是不对的,我仍然认为这是我最好的作品。你把第一章和《唐璜》(拜伦)作了比较。没有谁比我更看重《唐璜》,但它和《奥涅金》毫无共同之处。你谈到英国人拜伦的讽刺,把我的讽刺和它作比较,要我作同样的讽刺!不,我的宝贝,你要求得太多了。哪儿有我的讽刺!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没有这种讽刺。如果我触及讽刺,那么我的堤岸将会崩溃。在序文中不应有‘讽刺的’这个字。你再看看其余几章吧……第一章不过是一个引子,对它我已经满意了(这种情况在我是很少发生的)。”(1825年3月24日)(P45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