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桂荣著;魏建丛书主编
页数:35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0101609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80后”青春文学是新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文学类种。它是文学产业化的产物,也与传统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对新世纪”80后”的青春文学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全面的解读,不仅具体论述了它的类型化、模式化、技术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和多元传播格局,而且更是将笔触聚焦于当下”80后”青春以叛逆写作、 玄幻写作和恐怖写作为主要代表的文学创作方式与作品类型,并对重要作家韩寒、 郭敬明、 张悦然、 春树、 蔡峻等人的创作进行了翔实的分析与评判,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特色
“80后”青春文学是新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文学类种。它是文学产业化的产物,也与传统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孙桂荣著,魏建主编的《新世纪80后青春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流学术新探书系》对新世纪“80后”的青春文学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全面的解读,不仅具体论述了它的类型化、模式化、技术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和多元传播格局,而且更是将笔触聚焦于当下“80后”青春以叛逆写作、玄幻写作和恐怖写作为主要代表的文学创作方式与作品类型,并对重要作家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蔡峻等人的创作进行了翔实的分析与评判,令人耳目一新。
目录
引言 青春文学的新世纪形态:“80后”文学第一章 类型、特征与问题:“80后”青春文学综论 第一节 反抗:“坏家伙”的故事 第二节 感伤和自恋 第三节 玄幻:一种逃离的幻觉?
第四节 新特征与新问题 第五节 学术论争及其未来第二章 “80后”青春文学的叛逆写作 第一节 青春文学与叛逆表达 第二节 游戏与狂欢的青春姿态 第三节 弑父与颠覆权威 第四节 “同一性危机”与拒绝长大 第五节 商业时代:作为一种“资产”的青春叛逆第三章 “80后”青春文学的玄幻写作 第一节 玄幻写作概观 第二节 玄幻写作类型分析 第三节 玄幻写作的艺术特质 第四节 玄幻写作反思第四章 “80后”青春文学的恐怖写作 第一节 恐怖写作概说 第二节 恐怖写作题材元素分析 第三节 恐怖写作叙事元素分析 第四节 恐怖写作审美元素分析 第五节 恐怖写作个案分析——蔡骏第五章 “80后”青春文学的穿越写作 第一节 穿越写作与再研究的可能性 第二节 再建另类时空叙事模式 第三节 “’我’意识形态”下的历史叙事 第四节 穿越小说的价值与问题第六章 “80后”青春文学个案解读之一:韩寒 第一节 作为小说作者的韩寒 第二节 文本内外:“影响力”的形成 第三节 新世纪知识语境中的韩寒 第四节 意义与局限第七章 “80后”青春文学个案解读之二:郭敬明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郭敬明神话 第二节 《最小说》与青春文学杂志书 第三节 传媒时代的青春期心理与郭敬明 第四节 亚文化与“亚青春观” 第五节 郭敬明文本传播个案:以《小时代》为例 第六节 两极化争议与文化管理第八章 “80后”青春文学个案解读之三:张悦然 第一节 走不出的童话情结 第二节 随心而动的情绪宣泄 第三节 残酷人性的极端书写 第四节 异质人物的“嗜虐”倾向 第五节 伤痛青春的别样阐释:可能与限制第九章 “80后”青春文学个案解读之四:春树 第一节 传媒时代的“酷女”写作 第二节 “残酷青春”:如何言说与为谁言说 第三节 女性立场的市场化表达 第四节 “后消费”语境下的作品转型第十章 在“80后”青春文学面前: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尴尬 第一节 方法论的龃龉与错位 第二节 文学产业化面前的批评困境 第三节 新的研究可能性附录: The Rising Tide of Chinese Youth Literature and Its Gender Representations主要参考文献青春文学该如何让梦想“飞”(代后记)
第四节 新特征与新问题 第五节 学术论争及其未来第二章 “80后”青春文学的叛逆写作 第一节 青春文学与叛逆表达 第二节 游戏与狂欢的青春姿态 第三节 弑父与颠覆权威 第四节 “同一性危机”与拒绝长大 第五节 商业时代:作为一种“资产”的青春叛逆第三章 “80后”青春文学的玄幻写作 第一节 玄幻写作概观 第二节 玄幻写作类型分析 第三节 玄幻写作的艺术特质 第四节 玄幻写作反思第四章 “80后”青春文学的恐怖写作 第一节 恐怖写作概说 第二节 恐怖写作题材元素分析 第三节 恐怖写作叙事元素分析 第四节 恐怖写作审美元素分析 第五节 恐怖写作个案分析——蔡骏第五章 “80后”青春文学的穿越写作 第一节 穿越写作与再研究的可能性 第二节 再建另类时空叙事模式 第三节 “’我’意识形态”下的历史叙事 第四节 穿越小说的价值与问题第六章 “80后”青春文学个案解读之一:韩寒 第一节 作为小说作者的韩寒 第二节 文本内外:“影响力”的形成 第三节 新世纪知识语境中的韩寒 第四节 意义与局限第七章 “80后”青春文学个案解读之二:郭敬明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郭敬明神话 第二节 《最小说》与青春文学杂志书 第三节 传媒时代的青春期心理与郭敬明 第四节 亚文化与“亚青春观” 第五节 郭敬明文本传播个案:以《小时代》为例 第六节 两极化争议与文化管理第八章 “80后”青春文学个案解读之三:张悦然 第一节 走不出的童话情结 第二节 随心而动的情绪宣泄 第三节 残酷人性的极端书写 第四节 异质人物的“嗜虐”倾向 第五节 伤痛青春的别样阐释:可能与限制第九章 “80后”青春文学个案解读之四:春树 第一节 传媒时代的“酷女”写作 第二节 “残酷青春”:如何言说与为谁言说 第三节 女性立场的市场化表达 第四节 “后消费”语境下的作品转型第十章 在“80后”青春文学面前: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尴尬 第一节 方法论的龃龉与错位 第二节 文学产业化面前的批评困境 第三节 新的研究可能性附录: The Rising Tide of Chinese Youth Literature and Its Gender Representations主要参考文献青春文学该如何让梦想“飞”(代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