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封面

作者:赵洪霞

页数:184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731104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四章, 内括: 多元化的性形象批评、性别意识渐觉式的性写作批评、重新书写的性文学史、和谐期许的性别诗学

作者简介

赵洪霞,,文学博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现任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媒介文化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来,参与省级课题多项,在CSSCI等期刊文多篇。

目录

章多元化的性形象批评

节性形象批评的产生/

第二节性形象批评多元化 / 37

第三节性形象批评的反思/59

第二章性别意识渐觉式的性写作批评

节性写作批评的生成/68

第二节性写作批评的时代际遇/74

第三节性写作批评的反思/106

第三章重新书写的性文学史

节重写性文学史的背景/112

第二节重写性文学史的实践/126

第三节重写性文学史的反思/137

第四章和谐期许的性别诗学

节先天生理与后天语境一一性的个体存在/146

第二节实然与应然一一性别诗学的真实与想象/152

第三节构建和谐的性别诗学/156

结语/ 159

参考文献/162

节选

章多元化的性形象批评

性形象批评是世纪60年代西方权主义运动的直接产物。性形象批评在西方指的是“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或在男性家性作品时所运用的批评范畴中去寻找性模式(stereotype)。它以从性别入手重新阅读和文本为主要方法,以将文学和读者个人生活联系为主要特点。以批判传统文学,尤其是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对性的刻画以及男性家对性作品的为主要内容,以揭示文学作品中性居于从属地位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根源为主要目的”。初,随着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学院派的性学者对带有性别偏见的文学标准产生了质疑,尤其是男作家笔下的性形象,她们对被扭曲的性形行了性主义立场的阐释,从而对男权传统展开了文化政治批判。

早期的西方权主义者在对文学中的性形行分析与批评时,主要将作品中的性形象与现实中的性形象相比较,从而揭示作品中性形象的被歪曲与被丑化。美国作家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芭的《镜与妖:对性主义批评的反思》,按照M. 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的分类方式,将权主义文学批评分为镜子式和妖式两大类。镜子式基于文学反映客观现实,无论对厌的鉴定、发现还是重新评价去世的作家,括对作家笔下性形象的肯定,都将其职能界定为照镜子。妖式意在以一种的语行创作与批评。对性主义文学批评家来说,艾布拉姆斯的“灯”的喻说,不仅具有浪漫主义的激,也蕴含着性别特征,引发反叛性、反理性、反传统的感冲动。这便是吉尔伯特和芭对“阁楼上的疯人”、天使与妖形象孕育的征兆吧。

节性形象批评的产生

一、西方性形象批评的嬗变与影响

西方的“性形象批评”可以分为理论化批评与文学化批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具有某种程度的过渡性。

理论化批评阶段以西蒙娜・波伏娃的《第二性》等为代表,通常以文学作品中的性形象来阐释和印证论者的某种性主义观念或理论。

创作于1946-1949年的《第二性》,波伏娃以存在主义理论阐释了蒙泰朗、劳伦斯、克劳代尔、布勒东、司汤达这五位男性作家笔下的性形象。波伏娃侧重于引用五位男作家带有性别別倾向性的原文来证明他们对性的敌视,而性形象自身具体的心理、外貌、性格等并未被作为中心来批评。波伏娃认为“人通过使自己成为他人,也作为主体完成了她自己一‘我是主的仆人’;正是在她的‘自为’(pour-soi)一一她的自由的自我意识中,她显现为‘他者’”

第二阶段主要体现在英美性主义文学批评中,较之前一阶段更加富有文学批评色彩,为文学化批评阶段。主要代表有《小说中的妇形象:权主义的视角》《阁楼上的疯人:作家与1纪的文学想象》(1979)。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0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