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基于网络热点事件的汉语评价研究

封面

作者:陈景元著

页数:27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851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网络热点事件,以新媒体时代下的新型语篇样式“微博”为研究对象,以澳大利亚悉尼学派马丁的评价理论为指导框架,以整体观和建构主义观为统帅,综合运用多种当代语言学理论,采用宏观讨论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考察了微博文本中的态度资源与读者建构、介入资源与读者建构、级差资源与读者建构、立场的动态建构、当事人身份范畴建构、语境与文本的细读分析、构式的动态建构、评价的修辞分析、评价功能及其实现等重要议题。本论著语料丰富,内容翔实,描写精细,论证充分,解释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充实了马丁的评价理论,是一本具有汉语特色的互动语言学专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陈景元,男,1972年生,湖南新化人。2004年获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师从罗昕如教授。2010年获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师从周国光教授。现为内江师范学院范长江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汉语语法和应用语言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各一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本书特色

陈景元最的《基于网络热点事件的汉语评价研究》结合网络热点事件,以新媒体时代下的新型语篇样式“微博”为研究对象,以澳大利亚悉尼学派马丁的评价理论为指导框架,以整体观和建构主义观为统帅,综合运用多种当代语言学理论,采用宏观讨论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考察了微博文本中的态度资源与读者建构、介入资源与读者建构、级差资源与读者建构、立场的动态建构、当事人身份范畴建构、语境与文本的细读分析、构式的动态建构、评价的修辞分析、评价功能及其实现等重要议题。本论最语料丰富,内容翔实,描写精细,论证充分,解释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充实了马丁的评价理论,是一本具有汉语特色的互动语言学专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目录

第一章 理论背景、研究现状与思路 一 课题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意义 四 网络热点事件及其基本特征 五 评价及其相关的一些术语 六 评价意义的体现层次 七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八 语料来源及事件简述第二章 态度资源与读者建构 一 态度意义的基本类型 二 态度意义的表达形态 三 网络热点事件文本中态度意义的表达手段 四 褒贬评价与读者建构 五 小结第三章 介入资源与读者建构 一 介入系统的理论阐述 二 网络热点事件微博文本中的单声介入与读者建构 三 网络热点事件微博文本中的多声介入与读者建构 四 介入资源的综合运用 五 介入资源与微博舆论的引导 六 小结第四章 级差资源与读者建构 一 级差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 汉语级差的表达手段 三 评价力度调节与读者建构 四 小结第五章 网络热点事件微博文本中的立场建构 一 立场表达理论阐述 二 一致性立场、分歧型立场和中立化立场 三 微博文本中立场的实现手段 四 “文登7·22事件”的立场研判与舆情引导 五 小结第六章 网络热点事件文本中当事人的身份建构 一 身份与身份建构 二 范畴理论与身份建构 三 评价理论与身份范畴建构 四 网络舆论场中当事人身份范畴的多元化建构及其张力 五 从评价系统看微博舆论场中当事人身份范畴建构 六 身份范畴建构的选择性与动机 七 从当事人身份范畴的多元化看微博舆论生态及其引导第七章 评价语境与文本细读分析 一 文本分析的整体观思想 二 语言形式研究与语境研究结合的意义研究范式 三 语境与隐性评价意义的识别 四 语境与评价的系统性关联 五 社会文化语境与评价意义的识别 六 小结第八章 网络流行构式“说好的x呢”的动态建构 一 引言 二 “说好的x呢”构式形式的动态建构 三 “说好的x呢”构式意义的动态建构 四 “说好的x呢”的话语功能的动态建构 五 “说好的x呢”构式的生成机制 六 “说好的x呢”构式的介入策略 七 小结第九章 事态评价构式“再不p就q了”的动态建构 一 引言 二 “再不p就q了”构式形式的动态建构 三 “再不p就q了”构式意义的动态建构 四 “再不p就q了”构式的话语功能 五 “再不p就q了”构式的介入策略 六 小结第十章 网络热点事件文本中评价的修辞分析 一 修辞格与态度系统 二 修辞格与级差系统 三 修辞格与介入系统 四 小结第十一章 网络热点事件文本中评价的功能及其实现 一 语言的功能观 二 评价的互动审视 三 网络热点事件文本中评价的主要功能 四 评价功能的实现 五 小结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基于网络热点事件的汉语评价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7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