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研究

封面

作者:唐芳贵

页数:269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487114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如近年来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分化与冲突日益加剧并呈现出集聚效应,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增长和规模的迅速升级。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形态,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民人数的增加,我国初步形成了一个网络社会,现实中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社会中得以充分呈现和有效复制。这些出现在网络上的群体性事件虽尚未直接引起大的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但却有可能激化现有的各种社会矛盾,使未来中国的社会转型充满风险和变数。

本书特色

唐芳贵编著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研究》基于网络社会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的群体理论,从网络、信息、群体、群体心理、虚拟与现实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类型、发生机理和演化规律,并构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对机制,为网络舆论舆情疏导、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健康网络环境的营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概述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三、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四、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五、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六、国外关于集体行动的研究 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方法 八、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载体 第三节 文献评析 一、研究视域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第二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和分类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和内涵 一、比较分析 二、要素分析 第二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一、主分类标准——诱因 二、从分类标准——网民诉求第三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聚类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程序 一、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处理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统计结果 二、聚类分析结果 第三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及分析 一、公权关注型网络群体性事件 二、权益关注型网络群体性事件 三、道德关注型网络群体性事件 四、理性关注型网络群体性事件 第四节 讨论第四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成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成因分析的思路与理论基础 一、引言 二、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 第二节 基于价值累加理论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以广东乌坎事件为例 一、广东乌坎事件概况 二、广东乌坎事件成因分析 第三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诱因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 二、实证研究第五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分析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因素分析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诱因分析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网民个体心理特征 三、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群体心理机制 四、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的心理机制 第二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杭州市飙车案 二、案例二:贵州瓮安“六二八”事件 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暴力的心理学分析 一、网络暴力的概念 二、网络暴力的特征分析 三、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及其心理学分析第六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心理预警与防控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心理预警与防控机制设计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构建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危机防控机制构建 第二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构建 一、引言 二、社会心态问卷维度的理论建构 三、社会心态问卷编制第七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舆情危机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相关研究概述 第三节 网络舆情危机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危机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二、网络舆情危机评估指标设计 三、危机评估指标的含义与说明 四、危机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五、网络舆情预警等级的设定 六、结束语第八章 网络谣言的心理学分析 第一节 网络谣言的概念和内涵 一、网络谣言的概念 二、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 三、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式 第二节 网络谣言的心理机制 一、网络谣言的造谣心理分析 二、网络谣言的传谣心理分析 第三节 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 一、失真机制 二、传染机制 第四节 网络谣言的案例分析 一、“我爸是李刚事件”的网络谣言分析 二、“瓮安事件”的网络谣言分析 第五节 网络谣言的治理 一、治理原则 二、治理策略第九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心理学的视角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社会心态一群体心理一集群行为的转化机制 模型 一、有关概念的内涵 二、转化机制模型 第三节 群体心理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模式 一、冰山治理模式 二、阶段性治理模式 第四节 社会心态治理的制度建构 一、社会心态治理制度化的必要性 二、社会心态治理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心态建设路径 四、基于社会心态的公共治理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57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