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樊杰等著
页数:30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1001242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1.本书作者为中国人文地理学领军人物,整合中国人文地理学多个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著作,其学科高度毋庸置疑;
2.国内首次从国家层面和学科整体发展层面,梳理30年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学术现状;
3.本书列为2016国际地理大会会议用书。
作者简介
樊杰,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之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习和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政策研究-规划(后评价)专家组组长,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本书特色
作者集结了中国人文地理学多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从中国人文地理学的主流学派、发展脉络与前景展望做了整体梳理。述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农业区划、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点轴系统理论、主体功能区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等领域的理论、历程及前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农业区划——中国农业生产格局的科学配置方案
第一节 农业区划的背景与作用
第二节 农业区划学术思想形成过程与理论体系
第三节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方案
第四节 中国农业区划的学术影响与社会贡献
第五节 讨论与展望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进入城市规划领域的学术优势与协同发展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进入城市规划领域的背景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的学术优势
第三节 城市地理学关于城镇体系问题的学术探究
第四节 城市地理学拓展研究及社会贡献
第五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展望
第三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及其对旅游产业壮大的科技支撑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与旅游业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者的学术思考
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的主要理论方法建树
第四节 旅游地理学成果的重要社会影响
第五节 旅游地理学学科建设、理论研究缺憾与未来发展
第四章 土地利用开拓性研究和新近复兴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第一节 土地资源开发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第二节 土地利用研究的学术思想基石:人地关系理论
第三节 两项土地利用研究成果的技术方法
第四节 土地利用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第五节讨论与展望
第五章 “点一轴系统”理论与T字形国土空间开发结构:创新与贡献
第一节 “点一轴系统”与T字形空间结构的构思过程
第二节 “点一轴系统”理论的提出与完善
第三节 “点一轴系统”理论与T字形国土空间开发结构
第四节讨论与展望
第六章 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和制度形成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基础
第一节 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第二节 地域功能学术思想形成与理论探索
第三节 主体功能区划方案与中国首张国土空间规划总图
第四节 从规划到战略、制度:主体功能区的社会影响
第五节 讨论与展望
第七章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应急应用及持续影响
第一节 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应急需求和现实背景
第二节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和应用提升到新高度
第三节 灾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应急评价方法与成果应用
第四节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拓展性研究与持续影响
第五节 未来重点研究领域的展望
第八章 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脉络、主流学派及前景
第一节 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社会贡献
第二节 学科发展定位及发展脉络
第三节 从典型学术探究看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主流学派的理论方法特征
第四节 对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走势的讨论
第五节 未来重点研究领域
后记
彩图
第一章 农业区划——中国农业生产格局的科学配置方案
第一节 农业区划的背景与作用
第二节 农业区划学术思想形成过程与理论体系
第三节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方案
第四节 中国农业区划的学术影响与社会贡献
第五节 讨论与展望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进入城市规划领域的学术优势与协同发展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进入城市规划领域的背景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的学术优势
第三节 城市地理学关于城镇体系问题的学术探究
第四节 城市地理学拓展研究及社会贡献
第五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展望
第三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及其对旅游产业壮大的科技支撑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与旅游业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者的学术思考
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的主要理论方法建树
第四节 旅游地理学成果的重要社会影响
第五节 旅游地理学学科建设、理论研究缺憾与未来发展
第四章 土地利用开拓性研究和新近复兴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第一节 土地资源开发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第二节 土地利用研究的学术思想基石:人地关系理论
第三节 两项土地利用研究成果的技术方法
第四节 土地利用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第五节讨论与展望
第五章 “点一轴系统”理论与T字形国土空间开发结构:创新与贡献
第一节 “点一轴系统”与T字形空间结构的构思过程
第二节 “点一轴系统”理论的提出与完善
第三节 “点一轴系统”理论与T字形国土空间开发结构
第四节讨论与展望
第六章 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和制度形成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基础
第一节 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第二节 地域功能学术思想形成与理论探索
第三节 主体功能区划方案与中国首张国土空间规划总图
第四节 从规划到战略、制度:主体功能区的社会影响
第五节 讨论与展望
第七章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应急应用及持续影响
第一节 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应急需求和现实背景
第二节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和应用提升到新高度
第三节 灾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应急评价方法与成果应用
第四节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拓展性研究与持续影响
第五节 未来重点研究领域的展望
第八章 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脉络、主流学派及前景
第一节 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社会贡献
第二节 学科发展定位及发展脉络
第三节 从典型学术探究看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主流学派的理论方法特征
第四节 对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走势的讨论
第五节 未来重点研究领域
后记
彩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