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

封面

作者:王伟忠著

页数:60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30815836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人因道德而存在,道是天之律,德是人之伦。在当代中国,面对道德生成的现实困境,王伟忠所著的《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实践论,发展论出发,融汇中西方的道德理论学说,梳理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演进逻辑,尊重科学实证,通过大数据的调研和分析,就现实存在的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指导,描绘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理想图景,构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生成机制,优化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

王伟忠,男,1975年12月生,浙江缙云人,博士,浙江万里学院党委副书记,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冶教育.工作,在《教育发展研究》、《浙江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省、市级课题10项。

本书特色

道德因人而存在,是人类文明生活的永恒主题,道德社会化的本真使命在于促进人性的提升和完满。
王伟忠所著的《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阐明开展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学界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研究状况,同时针对当代“90后”大学生开展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提出了思路、方法、重点和难点等。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述评 三、核心概念和结构框架 四、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第一章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基础理论与发展沿革 第一节 道德社会化的理论源流 一、道德社会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道德社会化理论的特征与功能 三、道德社会化理论的领域与内容 第二节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理论借鉴 一、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借鉴 二、西方道德社会化理论的借鉴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借鉴 第三节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发展沿革 一、意识觉醒期: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 二、冲突迷茫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 三、调整务实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 四、多元发展期:21世纪初到现在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下的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第一节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人学解读 一、人的本质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二、人的实践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方法选择 三、人的发展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使命价值 第二节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人学转向 一、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要以“人性自由”为逻辑起点 二、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要以“人化需要”为实践方向 三、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要以“人本回归”为价值取向第三章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时代境遇与理想图景 第一节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时代境遇 一、全球化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二、社会转型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三、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第二节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理想图景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德育目标回顾 二、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目标的价值取向 三、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目标的构建原则 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目标体系第四章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实证调研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实证调研 一、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调研的问卷编制和测试 二、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调研的数据分析 第二节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数据分析 二、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理论探析 第三节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调研的启示与建议 一、调研启示 二、调研建议第五章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生成机制与路径选择 第一节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生成机制 一、道德内化及其机制 二、道德外化及其机制 三、道德内化和道德外化的互动 第二节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路径选择 一、以人为本,优化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宏观环境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三、建立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社会支持体系和教育引导体系 四、充分发挥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主体能动性结语 一、研究小结 二、研究展望参考文献附件: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研究调查问卷 索引 致谢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4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