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荣启著
页数:344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039607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结构上分为四编加附录:第一编非遗保护理论与实践,论述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和传承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传统节日文化及弘扬、黎锦为例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第二编非遗保护方式与方法探索,对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与措施进行了深入的论析。第三编非遗保护调研报告选辑,收录了四篇研究性的专题调研报告。既有客观的现状评述、问题的深入剖析,又有对策性的思考、建议。第四编非遗保护学术讲座集粹,是从本人多篇讲搞中选录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四篇演讲稿,内容上既有反映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整体面貌,并论及科学保护问题的;也有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分析几个非遗具体项目的;既有阐述非遗保护理念与原则的;也有专门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的。最后的附录中收录了两篇文章,一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例评介”,介绍和分析了四个非遗保护实践中成功的典型个案,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富有启迪性。另一篇“关于做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鉴》编撰工作的思考”,对于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性。本文集是一部集学术性、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理论著作,图文并茂,既有深入的理论阐释,又有大量的范例分析,能够切实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帮助读者深入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特性及保护工作的特点规律,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
李荣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主要从事文化艺术理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独立承担和参与完成国家课题6项、部级课题5项、本院重点课题4项。已出版专著:《艺术概论》《文学语言学》《艺术语言论》《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等8部;出版合著:《生活中的色彩美》《文化国力论》《中国先进文化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学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发展史》《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现状与对策》等14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及评论100余篇。学术成果曾获得辽宁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优秀论文奖等多项奖励。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生活中的色彩美学》;在超星学术视频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系列讲座;在国家和省市级图书馆、高校、企业、部队、街道、乡镇主讲几十场学术讲座及社会科学普及讲座。
本书特色
本书结构上分为四编加附录:第一编非遗保护理论与实践,论述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和传承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传统节日文化及弘扬、黎锦为例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第二编非遗保护方式与方法探索,对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与措施进行了深入的论析。第三编非遗保护调研报告选辑,收录了四篇研究性的专题调研报告。既有客观的现状评述、问题的深入剖析,又有对策性的思考、建议。第四编非遗保护学术讲座集粹,是从本人多篇讲搞中选录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四篇演讲稿,内容上既有反映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整体面貌,并论及科学保护问题的;也有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分析几个非遗具体项目的;既有阐述非遗保护理念与原则的;也有专门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的。最后的附录中收录了两篇文章,一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例评介”,介绍和分析了四个非遗保护实践中成功的典型个案,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富有启迪性。另一篇“关于做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鉴》编撰工作的思考”,对于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性。本文集是一部集学术性、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理论著作,图文并茂,既有深入的理论阐释,又有大量的范例分析,能够切实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帮助读者深入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特性及保护工作的特点规律,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