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遗产.空间.新制序: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封面

作者:王巨山著

页数:31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1001669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课题“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2YJCZH198)结题成果。该成果主要探讨作为文化遗产、社区、人与社会交汇的重要空间——博物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构建的保护目标区域内,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应对非遗保护的挑战、更新“制序”,以促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目标的实现和很好传统文化的延续。本书首先探讨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其次,选取杨家埠大观园、松阳生活形态博物馆、美国印第安人博物馆等靠前外具体案例,探讨传统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的优势、作用与问题。第三,在梳理数字化、数字化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概念基础上,结合靠前非遗数字博物馆实例,探讨数字博物馆参与非遗保护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第四,在分析生态(社区)博物馆的源流、理论和特征基础上,结合梭嘎生态博物馆、安吉生态博物馆等案例探讨生态(社区)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与不足。基于前述探讨和分析,作者提出了对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望。

作者简介

王巨山,1979年出生,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文传学院副院长兼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任,耶鲁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浙江省文化厅非遗专家库专家,浙江省文化产业学会理事。已出版《浙江文化遗产保护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实践》《中国文化遗产概论》《故事传说?杨家埠木版年画故事研究》等多部著作。承担教育部课题1项(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12YJCZH198),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1项(浙江文化遗产保护史:08WHZT004),文化部委托课题1项(非遗研培实效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主持横向课题9项。

本书特色

一部探讨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的学术著作

目录

引言

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

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释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与分类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

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维度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

一、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保护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保护理念的推广

三、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保护理念的普及

四、2001年至今:保护体制建立与完善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物”与“非物”

二、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

第二章 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释义

一、两个《公约》与保护理念的分野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语境中的保护

第二节 博物馆职责的转变和当代使命

一、博物馆的定义与职责转变

二、博物馆的当代使命

第三节 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性

一、专业组织的推动

二、学界的声音

三、政府的行动

四、博物馆的使命

第三章 传统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节 传统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

一、文化遗产普查方法和经验的借鉴

二、“物”的保护、展示和研究

三、“以人为本”与传承人参与

第二节 国内的实践:传统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例

一、杨家埠木版年画与大观园展示传承

二、“别具新意”的生活形态博物馆

第三节 他者的经验:美国国立印第安人博物馆

一、国立印第安人博物馆的建立

二、国立印第安人博物馆与印第安文化的展示

三、国立印第安人博物馆的经验与启示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传统博物馆的变革

一、以“物”为中心到以“文化”为中心的转变

二、传统博物馆需融人民众生活

三、传统博物馆强化与社区的互动

第四章 数字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节 数字博物馆的概念与特点

一、数字化与数字博物馆

二、中国数字化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发展历程

第二节 数字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数字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的数字化记录与存储

二、数字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

三、数字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足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建设列举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二、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三、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第五章 生态(社区)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节 生态博物馆的兴起

一、生态博物馆的缘起

二、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原则与使命

三、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道路

第二节 生态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集体记忆:梭戛生态博物馆与社区文化保护

二、整体保护:安吉生态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三节 社区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社区与社区博物馆

二、社区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六章 制序的变迁: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望

节 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一、权威性与去权威化

二、他者阐释与自我阐释

三、中心性与去中心化

四、静态性与活态化

五、发展与逆发展

六、非遗馆构建新制序的挑战

第二节 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展望

一、博物馆与社区互动

二、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

三、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遗产.空间.新制序: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1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