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鑫
页数:218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1132180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你总是有想写的冲动,却始终没有行动,于是,灵感就这样一次次与你擦肩而过……
◆你总是有内心惶惑,充满焦虑,想要寻求发泄的途径,却总是不得其法……
◆你的童年往事一次次出现在梦中,你想要逃离,却始终走不出那个阴影……
◆你想要成为一名作家,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开始,于是,自己的才华就这样被白浪费了……
◆这本书,让你的希冀、你的热忱、你的喜悦、你的焦虑、你的惶惑、你的徘徊,都化成笔端的文字,自然地流淌在纸上。
◆这本书,不但告诉你怎样成为作家,还告诉你,怎么呵护内心的小孩,怎样保持自己的初心,怎样在这茫茫尘世中,疗愈外人看不到的伤,找到最真的那个自己。
作者简介
黄鑫:写作心理自疗行动的践行者,国内首创写作心理自疗研修班。畅销书《女性心理成长自疗课》作者,另著有心理疗愈小说《草人》《白骨波罗蜜》等。豆瓣阅读一级重点作者,南京大学作家班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是一个简单男人的妻子,和青春期孩子的妈妈。
本书特色
本书将写作与心理自疗结合,旨在教会读者理解和使用潜意识。令潜意识这个宝藏,充分地为你所用,不再被压抑、封印于你的心底。写作具有心理自疗的功效,心理自疗反过来激发写作。作者把自己结合写作、心理自疗、内观禅修的实践,以及中国古典文论、心理治疗理论而使用的方法,称之为“写作心理自疗”。关于“写作心理自疗”的整体构架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现自我篇”——通过自由书写的练习、个人自传的写作,来发现自我,确认自我。第二阶段,“亲密关系篇”——通过给爱人写信的练习,爱情小说的写作,来修复亲密关系,以及各种人际关系。第三阶段,“家庭家族篇”——通过对家庭人员的访谈,家族传记的写作,来获得家庭系统的平衡,修通对死亡焦虑。这三个阶段,是人的内在心理修复过程,也是作品由单薄到厚重的过程。
目录
目录课间篇一给写作班学员的一封信 / 第一课目标工具 / 第一部分我的讲课 / 目标 / 自由书写 / 第二部分问答互动 / 第三部分作品点评 / 第二课检查分析 / 第一部分我的讲课 / 寻找分析点的诀窍 / 帮助训练作家的特质 / 导致过度沉思的状态 / 第二部分问答互动 / 第三部分作品点评 / 第三课入兴贵闲 / 第一部分我的讲课 / 什么是闲 / 怎么去闲 / 闲与无聊 / 闲与无用 / 闲与虚静 / 闲与养气 / 内心小孩 / 真我假我 / 创造性产生于过渡空间 / 作家是表达潜意识的导体 / 第二部分问答互动 / 第三部分作品点评 / 课间篇二写作心理成长团体 / 第四课情绪情感 / 第一部分我的讲课 / 愤怒 / 惊恐 / 羞愧 / 罪恶感 / 嫉妒 / 改善嫉妒图表 / 抑郁 / 从痛苦出发去写作 / 第二部分问答互动 / 第三部分作品点评 / 第五课关系人际 / 第一部分我的讲课 / 影子作家 / “影子作家”都是什么人 / 菜鸟作家 / 在关系中收回力量 / 第二部分问答互动 / 第三部分作品点评 / 第六课身体感受 / 第一部分我的讲课 / 创作是实作 / 写作是以恰当的意象去呼应感受 / 身体感受勾起童年记忆 / 身体扫描内观实践 / 第二部分问答互动 / 第三部分作品点评 / 第七课自动思维 / 第一部分我的讲课 / 戏剧化思维 / 目标太高大上了 / 自动思维的消极信念 / 自我怀疑是你写作过程中的头号敌人 / 用年龄来阻碍写作 / 我们的两种思维模式 / 正念是觉察的种子 / 第二部分问答互动 / 第三部分作品点评 / 第八课上瘾行为 / 第一部分我的讲课 / 强迫上瘾行为 / 了解过程,减少焦虑 / 必须哀悼艺术伤疤 / 第二部分问答互动 / 第三部分作品点评 / 课间篇三自体心理学与文学创作 / 第九课自我认同 / 第一部分我的讲课 / 写作联结自我 / “断舍离”的产生 / 形成你的自我认同 / 作家的自我认同来自于作品 / 第二部分问答互动 / 第三部分作品点评 / 第十课自恋自尊 / 第一部分我的讲课 / 自恋的两种表现 / 艺术成功取决于勇气 / 每个人的老师都是自己的心 / 维持自尊的原创作品 / 第二部分问答互动 / 第三部分作品点评 / 第十一课价值金钱 / 第一部分我的讲课 / 穷人为什么穷 / 关于金钱的信念 / 接纳作家的价值 / 在绝望的世界找到自我的意义 / 第二部分问答互动 / 第三部分作品点评 / 第十二课自我照顾 / 第一部分我的讲课 / 照顾本我 / 照顾自我 / 照顾超我 / 第二部分问答互动 / 第三部分作品点评 / 课间篇四写作班学员的一封信 / 结语 / 参考书目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让文字在指尖流淌:写作心理自疗课》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646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