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利明
页数:612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
ISBN:97875036301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司法改革的目标:
第一,增强司法的独立性。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保证裁判公正的前提。
第二,树立司法的权威性。司法越具有权威性,则表明法律越具有权威性;司法的作用范围越大,则表明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突出。
第三,维护宪法权的统一性。现有的司法体制造成了我国统一的司法权被割裂的状况,地方保护主义十分严重,而这个问题不解决,司法公正是根本得不到保障的。
第四,完善审判方式和程序。改革的目标应是适应严格执法和司法公正的要求,建立一套公正的、公开的、民主的、高效的审判程序制度。
第五,建立法律职业制度,努力提高法官的整体队伍素质。我个人一直认为需要把重心放到法官整体素质的提高上。即使有一个好的体制,但是没有一个高素质法官与之相配合的话,也是很难取得成效的。
第六,完善司法监督制度。司法腐败和裁判不公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现有的对司法实行监督的体制不完善有关。
本书共分两编,第一编总论,主要有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率、司法的独立性等内容;第二编司法体制和审判方式的改革,主要有司法体制的改革、严格执法与司法造法、司法审查制度等内容。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理论性、学术性和系统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作者简介
湖北省仙桃市人,新中国第一位民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 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本书特色
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司法的公正、司法越公正,整个社会才更具有凝聚力,并能真正保持社会的稳定。
我国在进入以市场经济为基本构架的社会以后,社会转型所导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加剧,各种社会冲突乃至程度比较强烈的社会冲突,将是社会要经常面对的问题。解决社会冲突制度化的手段,就是公正的司法。它使各种民间的怨恨得到及时的化解,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各种利益尖锐的冲突能得到平衡。所以,公正的司法在政治及社会体系中所具有的地位可以称为平衡器。
在社会转型的时期,把各种社会冲突通过诉讼和审判机制予以吸收和中和,把尖锐的矛盾转化为技术问题,通过一定的程序而得到公正的解决,正是司法改革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目录
第一章 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
第一节 司法与司法权
第二节 司法公正的标准
第三节 司法公正与法治
第四节 司法公正与法律秩序
第五节 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
第六节 司法改革与司法现代化
第二章 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率
第一节 程序公正的演讲过程
第二节 程序公正的内容
第三节 程序公正的价值
第四节 依循程序与司法公正
第五节 程序公正与司法改革
第六节 诉讼效率与程序公正
第三章 司法的独立性
第一节 司法独立的概念
第二节 司法独立制度和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司法独立与法治
第四节 司法外部独立的实现
第五节 司法内部独立的实现
第四章 司法的权威性与民主性
第一节 司法的权威性
第二节 司法的民主任
第三节 对司法的民主监督
第二编 司法体制和审判方式的改革
第五章 司法体制的改革
……
第六章 严格执法与司法造法
第七章 司法审查制度
第八章 审判方式的改革
第九章 审判方式改革与证据立法
第十章 陪审制度研究
第十一章 法律职业和法官制度
第十二章 法院与权力机关的关系
第十三章 审判监督程序制度的改革
第十四章 法官与律师
附:美国律师协会:司法行为准则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