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樊祖荫
页数:628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
ISBN:97871030119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者的研究方法是条理的、细致的,也是合科科学的。本书从各民族不完全相同的心理素质和不完全相同的审美要求,对多声部民歌做出了概要的论述。读者通过本书不仅可以知道多声部民歌是什么材料构成的,而且也可以了解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实现了民间艺术家的理想和目的的。对民音音乐家是根据怎样要求而创造出多志部民歌的问题,作者也从各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观念以至于古代生活的基础,作了必要的解释。
目录
序
上编 绪论
一、概述
二、多声部民歌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三、多声部民歌的产生与发展
四、多声部同歌的流传与消亡
五、多声部民歌的题材内容与体裁形式
六、多声部民歌与其他民间音乐和联系
七、学习,研究多声部民歌的目的意义与基本方法
中编 二十三个民族的多声部民歌
一、汉族多声部民歌
二、壮族多声部民歌
三、布依族多声部民歌
四、侗族多声部民歌
五、毛南族多声部民歌
六、仫佬多声部民歌
七、彝族多声部民歌
八、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九、傈傈族多声部民歌
十、纳西族多声部民歌
十一、拉祜族多声部民歌
十二、景颇族多声部民歌
十三、羌族多声部民歌
十四、藏族(阿尔麦人)多声部民歌
十五、苗族多声部民歌
十六、畲族多声部民歌
[附录]苗,侗,汉多声部民歌
十七、瑶族多声部民歌
十八、土家族多声部民歌
十九、佤族多声部民歌
二十、高山族多声部民歌
二十一、蒙古族多声部民歌
二十二、朝鲜族多声部民歌
二十三、俄罗斯族多声部民歌
下编多声部民歌的音乐形式
一、多声部民歌音乐形式的诸要素
二、多声部民歌的演唱形式与演唱方法
三、多声部民歌的声部构成
四、多声部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
五、多声部民歌的调式与调性
六、多声部民歌的织体形式
七、多声部民歌的和声特点
八、多声部民歌的曲式结
后记
上编 绪论
一、概述
二、多声部民歌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三、多声部民歌的产生与发展
四、多声部同歌的流传与消亡
五、多声部民歌的题材内容与体裁形式
六、多声部民歌与其他民间音乐和联系
七、学习,研究多声部民歌的目的意义与基本方法
中编 二十三个民族的多声部民歌
一、汉族多声部民歌
二、壮族多声部民歌
三、布依族多声部民歌
四、侗族多声部民歌
五、毛南族多声部民歌
六、仫佬多声部民歌
七、彝族多声部民歌
八、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九、傈傈族多声部民歌
十、纳西族多声部民歌
十一、拉祜族多声部民歌
十二、景颇族多声部民歌
十三、羌族多声部民歌
十四、藏族(阿尔麦人)多声部民歌
十五、苗族多声部民歌
十六、畲族多声部民歌
[附录]苗,侗,汉多声部民歌
十七、瑶族多声部民歌
十八、土家族多声部民歌
十九、佤族多声部民歌
二十、高山族多声部民歌
二十一、蒙古族多声部民歌
二十二、朝鲜族多声部民歌
二十三、俄罗斯族多声部民歌
下编多声部民歌的音乐形式
一、多声部民歌音乐形式的诸要素
二、多声部民歌的演唱形式与演唱方法
三、多声部民歌的声部构成
四、多声部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
五、多声部民歌的调式与调性
六、多声部民歌的织体形式
七、多声部民歌的和声特点
八、多声部民歌的曲式结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