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孟建安,苏文兰主编
页数:208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68155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从总体上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不同专业背景下整体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作用,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概说-发展历程-产生与形成的物质基础、社会政治结构-核心内容分项介绍与分析的思路来安排内容结构,较为系统而又全面地介绍并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孟建安:河南叶县人,现为广东省肇庆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修辞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理事。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在中国大陆、台湾、澳门和日本等境内外数十家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含合作)和参编教材共5部;主持省社科规划和省级质量工程课题计3项以及厅局级科研项目若干个;分获省级和厅局级政府科研奖一等奖7项,其中专著《汉语病句修辞》获得1998—2001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苏文兰,山西翼城人,现为广东肇庆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2012年至2013年在暨南大学师从宋剑华教授做访问学者。主要讲授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现代文学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先后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省级科研教研项目;独立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作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和参编教材2部。曾获肇庆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学骨干、优秀教学管理干部等多项荣誉和奖励。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十二章,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其内容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产生于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古代哲学、文字、文学、史学、艺术等多方面,其编写既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又不忽视文化的地方性;既考虑文化的通俗性,又不失文化的严谨性;既强调课堂教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突出课外学习与思考的延伸性。本书既可作为高校通识类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大众读物。
目录
第一讲 绪论/001第一节文化界说/00l第二节文化的形成与发展/003第三节中国文化的特点/006第四节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009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上) /013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发生/013第二节文化初兴——殷商西周时期/016第三节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020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 /027第一节中国文化的一统整合——秦汉时期./027第二节中国文化的多元走向——魏晋南北朝时期/03l第三节中国文化的隆盛强音——隋唐时期/035第四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下) /040第一节造极于两宋的传统文化/040第二节沉暮与开新——明清时期/047第五讲 中国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物质基础/054第一节中国文化生存的历史地理环境/054第二节中国文化植根的农耕自然经济基础/064第六讲 中国文化依托的社会政治结构/073第一节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发展/073第二节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076第三节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079第四节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082第七讲 中国古代哲学/091第一节《周易》 /091第二节儒释道的哲学思想/096第八讲 中国文字与史学/112第一节中国汉字的产生与发展/1 12第二节中国古代的书籍形态/118第三节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120第四节中国古代史学/124第九讲 中国古代文学/132第一节中国古代诗歌/132第二节中国古代词曲/142第三节中国古代散文与小说/149第四节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154第十讲 中国古代艺术/156第一节中国书法艺术/156第二节中国绘画艺术/159第三节 中国音乐与舞蹈艺术/163第四节建筑与雕塑/169第十一讲 中国古代教育与科技/173第一节中国古代教育思想/173第二节中国古代教育制度/180第三节中国古代科技/186第十二讲 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191第一节古代中外文化交流/19l第二节肇庆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193第三节西学东渐/196第四节东学西渐/201参考文献/204后记/207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