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曾凡昌著
页数:272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80144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住宅权的现状、不足及完善”为主线, 以权利的“主观化”为研究线索。运用比较法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历史序时性研究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对住宅权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 澄清对住宅权的模糊认识。
作者简介
曾凡昌,男,四川遂宁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商法、金融法等。曾在《现代法学》等刊物上发布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十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工作。
本书特色
本书系笔者2011年博士论文修改而成。以“住宅权的现状、不足及完善”为主线,研究了住宅权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住宅权在中国语境中的遭遇、住宅权保障法律制度比较法研究、住宅权保障的法律路径的宏观分析和中国住宅权实现的法律保障。通过对住宅权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澄清对住宅权的模糊认识。通过对我国和域外部分国家的住宅权保障法律制度的历史变迁研究,提出国家对住宅权的法律保障不仅仅是保障住宅权的“保有”,更重要的在于国家对特定人群的居住“给付义务”,如何有效的解决中低收入者及特殊人群的居住问题。提出住宅权需要国家公法、私法共同保障,各自担负的任务和保障的重点不同,公法在保障公民住宅权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定、执行法律法规,应有利于保障公民住宅权,二是制度层面上保障公民住宅权实现。私法承担着双重任务:传统住宅权的保护和国家在住宅权实现的积极义务的重构,即需要防范的是公权力对住宅权的侵犯和对住宅权保护的不作为。x后,阐述了从宪法、公法、私法三个角度建构起我国住宅权保障的实现路径。毋庸置疑,从住宅权保障的法律路径宏观思考,到我国住宅权法律保障的实现路径,贯穿始终的是面向实践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