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永新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1926058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行测必做5000题-常识判断(全2册):公务员录用考试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5公务员录用考试轻松学系列:行测必做5000题常识判断》是依据国家和各地公务员考试的情况,综合中公教育对常识判断专项特点的多年深入研究,编写而成的一本专项训练题库。所有题目均出自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真题。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具体内容如下:
上册为题本,根据行测常识判断的考查特点分为七章:政治常识、经济常识、文史常识、科技常识、法律常识、地理常识、套题特训。前六章按节划分,每节所选真题根据考查频率、难易程度划分为“基础夯实”“进阶提升”“高难突破三部分,让考生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第七章套题特训选取最新的国考和省考真题中完整的常识判断部分,检验考生的训练成果。
下册为答案解析,提供对应上册真题的答案解析。整体上来看,我们对解析进行了细致化处理,逐项分析每个选项的内容,力求分析透彻、解答详尽。
相关资料
|行测必做5000题·常识判断题本第一章政治常识|第一章政治常识考情综述
政治部分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党内法规等。在2024年的国考、联考试卷中,政治部分的题量普遍在6道以上。
1.学科特征
政治部分试题的考查具有如下特点:①多考查时政热点问题,尤其是考前一年内的时事热点、习近平讲话、党纪法规等,多以直接考查为主。②部分地区还会结合习近平讲话、社会现象、古诗词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考查,试题综合性较强。
2.备考建议
在日常备考时,对于时事政策类试题,考生要紧跟时事,多浏览中国政府网、人民网等媒体,重点关注重大会议和重要文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新提法、概括性表述,以及政策目标中的时间节点、完成状态等。对于哲学类试题,考生一方面要准确理解题干,另一方面要能够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社会现象、古诗词等的含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相对应。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物质与意识、联系与发展、实践与认识、社会历史观等。具体内容详见思维导图。
1.考查重点
本节侧重考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如2024年联考考查了辩证法的思维方式,2024年吉林省考考查了辩证法的内外因、量变质变等考点。
2.命题趋势
早期少量题目直接考查哲学原理,部分题目结合社会现象、古语等进行考查。近年来,题目更偏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考查其中蕴含的哲理。
3.技巧点拨
这部分题目,通常在题干给出一句话或一个现象,选项设置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选项本身表述错误的,直接排除;②作答方法一般分为两步,即释义(提取题干要点)、对应(将要点和选项匹配)。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夯实
|行测必做5000题·常识判断题本第一章政治常识|第一章政治常识考情综述
政治部分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党内法规等。在2024年的国考、联考试卷中,政治部分的题量普遍在6道以上。
1.学科特征
政治部分试题的考查具有如下特点:①多考查时政热点问题,尤其是考前一年内的时事热点、习近平讲话、党纪法规等,多以直接考查为主。②部分地区还会结合习近平讲话、社会现象、古诗词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考查,试题综合性较强。
2.备考建议
在日常备考时,对于时事政策类试题,考生要紧跟时事,多浏览中国政府网、人民网等媒体,重点关注重大会议和重要文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新提法、概括性表述,以及政策目标中的时间节点、完成状态等。对于哲学类试题,考生一方面要准确理解题干,另一方面要能够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社会现象、古诗词等的含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相对应。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物质与意识、联系与发展、实践与认识、社会历史观等。具体内容详见思维导图。
1.考查重点
本节侧重考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如2024年联考考查了辩证法的思维方式,2024年吉林省考考查了辩证法的内外因、量变质变等考点。
2.命题趋势
早期少量题目直接考查哲学原理,部分题目结合社会现象、古语等进行考查。近年来,题目更偏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考查其中蕴含的哲理。
3.技巧点拨
这部分题目,通常在题干给出一句话或一个现象,选项设置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选项本身表述错误的,直接排除;②作答方法一般分为两步,即释义(提取题干要点)、对应(将要点和选项匹配)。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夯实
1. (2024·深圳)我国民间俗语说:“宅中现四喜,家中出贵人。”“四喜”即堂前飞燕、喜鹊来朝、枯木逢春、壁虎进宅。这种说法的盲目性在于否定了联系的:视频讲解
A.客观性B.普遍性
C.多样性D.系统性
2. (2023·联考)下列自然现象,反映的哲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视频讲解A.涨潮时,小鱼吃蚂蚁;落潮时,蚂蚁吃小鱼
B.青蛙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C.鲨鱼在海洋中处于食物链顶端,但在陆地上拿一只老鼠都无可奈何
D.强悍的蓝甲蟹因相互残杀而死亡,软弱的蓝甲蟹因善于保护自己而繁衍昌盛
3. (2023·北京)我国沿海地区有大片的盐碱滩涂,过去由于无法种植粮食作物而长期抛荒。袁隆平院士等农业科学家艰苦科研攻关,成功培育并种植出了耐盐碱的“海水稻”。这说明:
视频讲解①人定胜天,人类一定能战胜大自然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技的进步速度取决于人的决心大小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4. (2021·北京)用“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比喻成绩与不足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这种思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分清主流与支流、整体与局部、本质与现象。这是因为: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矛盾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转化
③应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视频讲解
④矛盾无时无处不在,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5. (2021·上海)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述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视频讲解
A.第一生产力B.社会实践的主体
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6. (2021·新疆)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视频讲解
A.水是万物的本原B.万物皆备于我
C.存在即被感知D.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7. (2020·江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立场和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人民立场和群众路线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
视频讲解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活动主体
②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③个别与一般内在统一并紧密联系
④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物质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8. (2019·吉林)有人把做学问比作勘探石油,钻井打到3000米找不到油,就打到5000米、8000米……只要找准地方,越往下打,希望就越大。学懂党的理论和打井一样没有捷径,唯有深入学、刻苦学、持久学,才能掌握其精神实质。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视频讲解
A.质变和量变会相互转化B.要善于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要善于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9. (2019·吉林)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神舟飞天到高铁奔驰,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彰显了改革带来的蓬勃创新活力。这表明创新:视频讲解
A.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B.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D.决定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10. (2018·吉林)新西兰一家园艺研究所研究发现,水果成熟时会释放挥发性的化合物,而且随着成熟程度的增加,其浓度也会有所变化。研究人员正是根据水果这一特性,制成了一种能“感知”水果是否成熟的标签。当水果成熟时,标签通过感知其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的浓度而变换颜色。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视频讲解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科学预见性
D.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答案速览
1~5ABBCB6~10DCCBB本部分解析内容详见解析册第266~26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进阶提升
1. (2024·联考)下列论述与其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对应正确的是:
①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底线思维
②我们分析一个事物,首先加以分解,分成两个方面,找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哪些是应该发扬的,哪些是应该丢掉的,这就是批评——辩证思维
③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系统思维
④科学判断形势,历来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推动决策实施的基础——战略思维视频讲解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③④D. ①②④
2. (2024·江苏)谚语“蜻蜓低飞,天要下雨”,是人类通过观察动物的活动来预报天气所得到的经验总结。这一经验总结所体现的哲理是:视频讲解
A.人类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把握信息
B.人类的意识或思想活动是信息及其运动的中介
C.人类通过意识活动把握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D.人类观察动物活动所获得的信息是一种自然信息
3. (2023·联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要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下列与这一论断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视频讲解A.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C.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4. (2023·北京)“一微克”行动是指一项针对北京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任务,强调细颗粒物治理要一个微克一个微克去抠,综合运用科技、执法、管理等手段,实施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北京市践行“一微克”行动,体现了:
①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质变可以产生新事物,质变优于量变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视频讲解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④D. ②④
5. (2022·北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有: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辩证发展过程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视频讲解
A. ①④B. ②③
C. ①③D. ②④
6. (2022·上海)2021年5月,上海市推出首本《劳动教育特色课程范例》,劳动教育进课堂有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加强劳动教育的哲学依据是:
视频讲解A.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B.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C.奋斗才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变为现实
D.劳动是推动和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7. (2021·广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视频讲解A.独阴不成,独阳不生
B.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C.事不凝滞,理贵变通
D.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8. (2020·联考)《荀子·儒效》中写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关于这句论述反映的思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视频讲解
A.知行合一B.实践出真知
C.人定胜天D.实践决定认识
9. (2020·北京)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这段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意识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矛盾无时无处不在,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视频讲解
A. ①④B. ②③
C. ①③D. ②④
10. (2019·吉林)随着医疗产业
本书特色
行测常识判断具有考查内容涉及范围广、考查知识点“新”、出题角度灵活的特点。要想达到准确、快速答题的考试要求,就必须保证有大量的、高质量的做题训练。为此,我们特推出《中公版·2025公务员录用考试轻松学系列:行测必做5000题常识判断》一书,用精选真题和完整详细的解析,帮助大家最大限度地利用备考时间,科学刷题,轻松高效备考。
本系列图书以“轻松、高效”为定位,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100%高质量真题
所有题目均出自最近几年公考真题,覆盖国考省考核心考点。精挑细选,保证所选真题质量,凸显公考新趋势。
2.思维导图引点拨
各节配有思维导图与考点点拨。思维导图帮助大家搭建考点体系;考点点拨帮助大家梳理相应章节的考查重点、命题规律与技巧点拨。
3.三大阶梯练考点
每节试题均分为基础夯实、进阶提升、高难突破三个阶段,助力考生阶段练习。此外,每节最后还设置了“思维拓展”模块,旨在帮助考生打开思维,提升思维高度。
4.完整解析扫盲点
本系列图书通过详尽的解析,帮助考生寻找错题原因、拆解题目难点、看透设题陷阱、找准解题关键,让大家学会读题、解题,大大提升学习效果。此外,本系列图书还新增“中公大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考情,明确易错项。
5.设计清新,体验愉悦
每本书均采用裸背锁线装订工艺,实现书页180°平铺阅读;题本、答案分册装订,方便核对答案解析。
目录
目录CONTENTS
第一章政治常识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三节党的二十大报告
第四节党内法规
第二章经济常识
第一节微观经济
第二节宏观经济
第三节金融知识
第四节经济学名词
第三章文史常识
第一节中国文化常识
第二节中国文学常识
第三节中国古代史
第四节中国近现代史
第五节世界人文历史常识
第四章科技常识
第一节物理知识
第二节化学知识
第三节生物知识
第四节医学知识
第五节生活常识
第六节科技史
第七节高新技术
第五章法律常识
第一节法理学
第二节宪法
第三节行政法
第四节民法
第五节刑法
第六节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第七节其他法
第六章地理常识
第一节自然地理
第二节中国地理
第三节世界地理
第七章套题特训
202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
测验试卷(行政执法类)
2024年3·16联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