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审计理论与实务

封面

作者:张爱华

页数:238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42237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两部分。理论部分以审计过程为主线, 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审计报告,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等 ; 实务部分按照业务循环为主线, 整体框艹浞痔逑址缦盏枷蛏蠹颇J? 主要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审计概述
学习目标
导入案例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和分类
第四节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本章 小结
本章 思考题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
学习目标
导入案例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本章 小结
本章 思考题
第三章 审计报告
学习目标
导入案例
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
本章 小结
本章 思考题
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学习目标
导入案例
第一节 审计目标
第二节 审计过程
本章 小结
本章 思考题
第五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学习目标
导入案例
第一节 审计证据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
本章 小结
本章 思考题
第六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学习目标
导入案例
第一节 审计计划
第二节 重要性
第三节 审计风险
本章 小结
本章 思考题
第七章 内部控制
学习目标
导入案例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第二节 内部控制要素
第三节 内部控制测评
本章 小结
本章 思考题
第八章 审计抽样
学习目标
导入案例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第二节 审计抽样的步骤
第三节 审计抽样的具体运用
本章 小结
本章 思考题
第九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学习目标
导入案例
第一节 分项审计与业务循环审计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
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测试
第四节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第五节 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审计
第六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本章 小结
本章 思考题
第十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学习目标
孕入案例
第一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概述
第二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测试
第三节 应付账款审计
第四节 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
第五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本章 小结
本章 思考题
第十一章 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学习目标
导入案例
第一节 生产与费用循环概述
第二节 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测试
第三节 存货审计
第四节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第五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本章 小结
本章 思考题
第十二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学习目标
导入案例
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性
第二节 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第三节 筹资审计
第四节 投资审计
本章 小结
本章 思考题
第十三章 完成审计工作
学习目标
导入案例
第一节 完成审计工作概述
第二节 期初余额
第三节 比较信息
第四节 期后事项
第五节 或有事项
第六节 持续经营
第七节 书面声明
本章 小结
本章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节选

  《审计理论与实务》:  1933年,美国《证券法》规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财务报表必须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向社会公众公布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因此,审计报告使用人扩大到整个社会公众。在这一时期,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特点是:审计对象转为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中心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查错防弊转为次要目的;审计的范围扩大到与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并以控制测试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扩大到股东、债权人、证券交易机构、税务机关、金融机构及潜在的投资者;审计准则开始拟订,审计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过渡;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广泛推行,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普遍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公司得到空前发展。国际资本的流动带动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跨国界发展,形成了一批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随着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扩大,形成了“八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20世纪80年代末合并为“六大”,之后又合并为“五大”。2001年,美国出现了安然公司会计造假丑闻。出具审计报告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因涉嫌舞弊和销毁证据受到美国司法部门的调查,之后宣布关闭,世界各地的安达信成员所也纷纷与其他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因此,时至今日,尚有“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即普华永道(PWC)、安永(EY)、毕马威(KPMG)和德勤(DTT)。与此同时,审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抽样审计方法得到普遍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得到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得到广泛采用。  (三)国外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国外内部审计产生的准确时间已无从考证,一般认为,内部审计是伴随政府审计而产生和发展的,在11~12世纪西方国家产生了“行会审计”,类似于内部审计工作。当时的行会每年要召开几次总会,议事内容包括选举产生理事和审计人员。理事会是行会的执行机关,它必须在召开总会时将行会账户提交给审计人员审查。审计人员审查的重点是作为受托人的理事在处理经济业务方面的诚实性。它体现了内部审计的本质是由于两权分离,即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而产生的受托责任关系。到中世纪,内部审计进一步发展,主要标志是出现了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这一时期,内部审计主要有寺院审计、城市审计、行会审计、银行审计和庄园审计等形式。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审计理论与实务》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1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