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梁万年
页数:364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
ISBN:97870401586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环境与健康、膳食与健康、疾病的临床预防、社区预防保健服务四篇共17章内容。
本书特色
《临床预防医学》是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在完成教育部世行贷款项目“以社区为导向的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有机结合的学科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本适合医学院校高年级临床医学生的教材,具有如下特色:以社区为导向、以预防为主线,结合全科医学临床实践开展预防医学教学,培养适合21世纪需要的、既精通临床医学又熟悉预防医学的高级实用人才;强调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并重,使临床医生能够向病人提供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预防保健服务;以个体或群体的健康问题为切入点,根据疾病和健康问题组织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实现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强化与社区卫生服务密切相关的临床预防的理念,提高临床医学生的预防保健能力。
目录
绪论一、预防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二、预防医学发展史三、医学模式与健康观四、公共卫生措施与三级预防五、预防医学与临床预防六、全球卫生战略
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第一章 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关系及其生态学基础一、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三、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四、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一、环境污染概述二、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性、慢性危害三、环境污染的远期危害四、环境污染的其他危害五、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第三节 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方法一、环境流行病学二、环境毒理学第四节 健康危险度评价一、健康危险度评价的目的意义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概念及组成三、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应用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第一节 大气环境与健康一、大气物理因素与健康二、大气污染及其影响因素三、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二节 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二、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三、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护第三节 饮用水与健康一、饮用水源的种类及卫生学意义二、饮用水污染与疾病三、水的净化和消毒四、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第三章 环境灾害的预防、救灾和灾后防疫第一节 概述一、自然灾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自然灾害救援的历史教训第二节 灾害的救援一、灾害救援概况二、地震的救援三、洪水、雷暴和泥石流的救援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防制第四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第一节 总论一、生产性有害因素二、职业性病损三、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四、职业病的预防原则第二节 铅中毒一、理化性质二、接触机会三、毒理四、铅中毒在不同人群分布情况五、影响铅毒作用的因素六、临床表现七、诊断八、治疗九、预防第三节 汞中毒一、理化特性二、接触机会三、毒理四、毒作用表现五、诊断六、治疗七、预防第四节 苯中毒一、理化特性二、接触机会三、毒理四、毒作用表现五、诊断六、治疗和预后七、预防第五节 农药中毒一、有机磷农药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四、脒类杀虫剂第六节 生产性粉尘一、概述二、硅沉着病第七节 非电离辐射一、射频辐射二、红外线三、紫外辐射四、激光第五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第一节 社会因素的基本概念一、社会因素的内涵二、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作用规律和特点第二节 社会经济与健康一、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二、社会经济阶层与健康第三节 文化与健康一、文化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二、风俗习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三、宗教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第四节 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系统与健康一、社会支持与健康二、家庭与健康第五节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一、社会心理因素分类二、社会心理刺激的心理应付机制三、社会心理刺激的评估
第二篇 营养与健康第六章 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第一节 合理膳食基本要求一、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二、营养素需要量、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二节 蛋白质一、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模式二、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三、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及来源第三节 脂肪一、脂肪的生理功能-二、必需脂肪酸三、膳食来源与参考摄入量第四节 糖类一、糖类的分类二、糖类功能-三、糖类膳食来源与摄入量第五节 热能一、人体对热能的消耗二、热能膳食来源与需要量、摄人量第六节 维生素一、维生素A二、维生素C三、维生素B2第七节 矿物质一、钙二、铁三、锌第七章 营养与疾病第一节 营养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一、原发性高血压二、营养因素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三、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防治四、脑血管意外第二节 膳食与高脂血症、冠心病一、高脂血症二、冠心病三、营养因素对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影响四、高脂血症与冠心病的营养防治第三节 膳食与肿瘤一、癌症的基本认识二、致癌因素三、症状四、癌症对营养状态的影响及由于治疗癌引发的营养问题五、预防癌症的饮食原则六、癌症病人的饮食七、饮食注意事项第四节 膳食与糖尿病一、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类二、糖尿病的流行情况三、糖尿病的控制第五节 膳食、营养与肥胖一、肥胖的定义、分类及诊断二、肥胖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分类三、肥胖的流行病学四、肥胖的危害五、肥胖病的治疗第八章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第一节 食物中毒概论一、概念与分类二、流行病学特点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一、概述二、沙门菌属食物中毒三、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四、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五、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第三节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一、动物性食物中毒二、有毒植物中毒第四节 食品生物污染的危害一、真菌毒素污染的危害二、“疯牛病因子”污染危害第五节 食品化学污染危害一、二恶英污染危害二、N一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危害三、农药污染危害四、食品非法添加物危害第六节 转基因食品对健康影响一、转基因食品定义及分类二、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对人体的危害三、当前我国对转基因的安全管理第九章 社区营养第一节 营养调查一、营养调查目的二、营养调查内容第二节 营养监测一、营养监测目的二、营养监测项目三、营养监测计划及其执行四、营养监测结果评价第三节 合理营养一、合理营养概念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第四节 社区营养干预一、社区营养干预目标二、社区营养干预内容三、社区营养干预计划第三篇 疾病的临床预防第四篇 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学
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第一章 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关系及其生态学基础一、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三、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四、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一、环境污染概述二、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性、慢性危害三、环境污染的远期危害四、环境污染的其他危害五、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第三节 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方法一、环境流行病学二、环境毒理学第四节 健康危险度评价一、健康危险度评价的目的意义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概念及组成三、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应用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第一节 大气环境与健康一、大气物理因素与健康二、大气污染及其影响因素三、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二节 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二、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三、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护第三节 饮用水与健康一、饮用水源的种类及卫生学意义二、饮用水污染与疾病三、水的净化和消毒四、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第三章 环境灾害的预防、救灾和灾后防疫第一节 概述一、自然灾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自然灾害救援的历史教训第二节 灾害的救援一、灾害救援概况二、地震的救援三、洪水、雷暴和泥石流的救援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防制第四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第一节 总论一、生产性有害因素二、职业性病损三、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四、职业病的预防原则第二节 铅中毒一、理化性质二、接触机会三、毒理四、铅中毒在不同人群分布情况五、影响铅毒作用的因素六、临床表现七、诊断八、治疗九、预防第三节 汞中毒一、理化特性二、接触机会三、毒理四、毒作用表现五、诊断六、治疗七、预防第四节 苯中毒一、理化特性二、接触机会三、毒理四、毒作用表现五、诊断六、治疗和预后七、预防第五节 农药中毒一、有机磷农药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四、脒类杀虫剂第六节 生产性粉尘一、概述二、硅沉着病第七节 非电离辐射一、射频辐射二、红外线三、紫外辐射四、激光第五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第一节 社会因素的基本概念一、社会因素的内涵二、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作用规律和特点第二节 社会经济与健康一、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二、社会经济阶层与健康第三节 文化与健康一、文化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二、风俗习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三、宗教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第四节 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系统与健康一、社会支持与健康二、家庭与健康第五节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一、社会心理因素分类二、社会心理刺激的心理应付机制三、社会心理刺激的评估
第二篇 营养与健康第六章 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第一节 合理膳食基本要求一、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二、营养素需要量、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二节 蛋白质一、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模式二、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三、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及来源第三节 脂肪一、脂肪的生理功能-二、必需脂肪酸三、膳食来源与参考摄入量第四节 糖类一、糖类的分类二、糖类功能-三、糖类膳食来源与摄入量第五节 热能一、人体对热能的消耗二、热能膳食来源与需要量、摄人量第六节 维生素一、维生素A二、维生素C三、维生素B2第七节 矿物质一、钙二、铁三、锌第七章 营养与疾病第一节 营养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一、原发性高血压二、营养因素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三、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防治四、脑血管意外第二节 膳食与高脂血症、冠心病一、高脂血症二、冠心病三、营养因素对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影响四、高脂血症与冠心病的营养防治第三节 膳食与肿瘤一、癌症的基本认识二、致癌因素三、症状四、癌症对营养状态的影响及由于治疗癌引发的营养问题五、预防癌症的饮食原则六、癌症病人的饮食七、饮食注意事项第四节 膳食与糖尿病一、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类二、糖尿病的流行情况三、糖尿病的控制第五节 膳食、营养与肥胖一、肥胖的定义、分类及诊断二、肥胖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分类三、肥胖的流行病学四、肥胖的危害五、肥胖病的治疗第八章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第一节 食物中毒概论一、概念与分类二、流行病学特点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一、概述二、沙门菌属食物中毒三、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四、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五、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第三节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一、动物性食物中毒二、有毒植物中毒第四节 食品生物污染的危害一、真菌毒素污染的危害二、“疯牛病因子”污染危害第五节 食品化学污染危害一、二恶英污染危害二、N一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危害三、农药污染危害四、食品非法添加物危害第六节 转基因食品对健康影响一、转基因食品定义及分类二、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对人体的危害三、当前我国对转基因的安全管理第九章 社区营养第一节 营养调查一、营养调查目的二、营养调查内容第二节 营养监测一、营养监测目的二、营养监测项目三、营养监测计划及其执行四、营养监测结果评价第三节 合理营养一、合理营养概念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第四节 社区营养干预一、社区营养干预目标二、社区营养干预内容三、社区营养干预计划第三篇 疾病的临床预防第四篇 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