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卓玉著
页数:18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1001156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于2009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后,重印8次,多次脱销。现在推出修订版,增加了两篇第一的教育理论文章,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望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作者简介
张卓玉,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学位。先后在山西省教育学院、山西省实验中学和山西省教育厅任职。现任山西省教育厅主要领导、教育部专家组成员。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关于教育哲学和教育理论的学术读物。书中主要讨论“以人为本”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继承了古典人文主义思想,吸取了现代建构主义思想,同时又体现了21世纪正在形成的新的价值追求的思想,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我国正在实行的基础教育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目录
未来十年:新教学模式发展展望(代前言)
第一章 变化中的教育任务
第一节 从改革到革命
第二节 知识传授性教育的网境
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问题解决
第四节 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
第五节 走好每一步
第二章 教育的起点:问题及其解决
第一节 生存问题及其解决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解决
第三节 好奇心问题及其解决
第四节 成长问题及其解决
第五节 设计、制作问题及其解决
第六节 欣赏、创作问题及其解决
第三章 过去、未来与现在的关系
第一节 过去与现在的关系
第二节 体验,过去到现在的桥梁
第三节 未来与现在的关系
第四章 探究为本体的必然性
第一节 讲授为主走向探究为主的必然性
第二节 探究,教学还是教育
第三节 探究与创造力培养
第四节 教师职能的变化
第五章 展示的目的意义与手段意义
第一节 为何要展示
第二节 如何实施展示
第三节 实施展示的保障措施
第六章 获取与付出的关系
第一节 付出,一个时代话题
第二节 付出的意义
第三节 付出什么
第四节 如何付出
第七章 教育与社会秩序建设
第一节 教育的双重任务
第二节 学生组织的教育功能
第三节 学校,和谐社会的摇篮
第四节 一种积极的尝试
第八章 人本主义的传统与追求
第一节 以人为本思想的意义
第二节 何谓入本主义
第三节 尊重人的智慧
第四节 追求人的存在价值的实现
第五节 捍卫人的尊严与权利
第六节 信赖经验,崇尚体验
第七节 追求完美与和谐
第八节 人本主义的教育信念与追求
附录:一场哥白尼式的教育革命是否可能
第一版后记
节选
《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 人本主义的回答(修订版 精装本)》: 关于讲授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育毫无疑问要挑战讲授的霸主地位,但并不否认讲授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的存在价值。事实上,课堂讲授可能是一种不可代替的教学形式,有教育就有讲授。在以问题解决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下,课堂讲授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显示出它的存在价值:一是有关需要学生常识性了解的事实性知识的教学;二是有难度的学术性问题的教学;三是对部分学生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的补课性教学。讲授性教学作为问题解决式教育的必要的组成部分,要保证学生的底线水平。保底而不封顶,是问题解决式教育的基本原则。 关于学生评价。评价分为发展性评价与选拔性评价。从发展性评价看,问题解决式教育反对用外在的统一的标准去评价所有的学生,因为这种评价有悖于教育促进和保障学生成长的基本使命。学校犹如植物园。没有人用一把尺子去度量植物园的花草树木。学生评价的基本标准包括学生成长的进步度、丰富度和共享度。进步度指特定学习阶段中学生的发展、收获与进步情况。丰富度指学生的进步与他或她的可能、应该达到的程度的比较。这两种评价标准来自学生自己,学生自己就是自己的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