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保罗·马蒂克、魏佳妮、刘清山
页数:256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83259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疏理资本主义与经济危机的历史脉络,阐述了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说
明了接近自由市场的缺陷并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很终对世界经济的未来做
出展望,点明资本主义终将走向失败的趋势。
作者简介
保罗·马蒂克(Paul Mattick Jr.)(保罗·马蒂克二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哲学家,1981年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美国阿德菲大学荣誉教授。曾担任《国际政治经济学杂志》编辑,著有语言哲学、美学和政治经济评论等著作。
本书特色
《资本主义的冬天——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的失败》一书,是美国学者保罗·马蒂克的一部新著。此书的重点是:作者关于金融危机性质的判断及对其发展趋势的预言,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现代发展,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制度性批评。本书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际上还值得所有奉行市场体制的国家在经济实践中所镜鉴。我非常看重此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价值,并特别向读者推荐。
国家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卢周来
2007年末,美国金融系统开始瓦解,几万亿美元蒸发殆尽,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扑面而来。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多年,但危机的阴霾似乎并没有散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复苏的迹象并没有如期而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危机?是人们的贪婪还是企业家泯灭了良心?是经济运行无序还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正当人们雾里看花的时候,美国学者保罗·马蒂克推出新著《资本主义的冬天——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的失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宏大的视野,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2008年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度解读,给人一种拨云见日之感!
西南石油大学教授 张小飞
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都没有给系统性经济崩溃留下理论空间。本书指出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萧条”是不可避免的。揭示政府监管的松弛对金融危机的推波助澜。本书作者与马克思经济理论同一个视角,基于周期性经济荣枯变化规律成功预测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作者深入地分析了世界经济在1929、1990、2001、2007年等多次大衰退的动因,揭示金融危机的两大促成因素是债务扩张和消费习惯。指出滥用金融杠杆及金融衍生工具,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探讨如何走出经济衰退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手段,及政府干预和补贴政策的必要性。对于指导各国的经济调整、宏观调控、微观施策都有借鉴意义和警示作用。
美国亚洲国际发展交流协会副会长 钱 筠
“资本主义”的概念不应是单一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的概念,而在实质上是政治的、社会的、历史的范畴。该书讨论的资本主义的“冬天”实际上就是这种整体联系和总体趋势的必然的呈现。观照当下的西方现实,著作发人深省,富有启迪,让人想起列宁在《打着别人的旗帜》一文中的论断:“无可争辩,我们是生活在两个时代的交界点。”
中国国际资政智库研究员 李秀铎
目录
第一章 发生了什么? / 5
2007年以来,一系列事件使得全球经济震颤不已,我们
要如何描述这些事件?貌似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发生了一次金
融危机,而这次金融危机又导致了一次经济衰退。人们普遍
认为,这次衰退是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
经济学危机 / 16
第二章 沉浮 / 35
在关于今日经济危机的各种评论中,有一个显著的特
征:大家一直在提20世纪30年代的那次大萧条,也在提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的历次经济下滑(尤其是1981年那次相对严重
的经济衰退),但没有人指出一个事实:资本主义经济是周
期性发生危机的。
周期与利润 / 51
第三章 货币、利润与周期 / 63
经济萧条的开始,可能是一次股灾,就好像1929年那
样;也可能是一次银行业危机,就比如2007年那样;而美国
1837年的那次经济萧条,起源于一次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目 录
2
资本主义的冬天
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的失败
利润 / 74
趋势与周期 / 79
第四章 黄金时代之后 / 87
一位美国经济历史学家认为,黄金时代跨度超级漫长,“它
经历了一系列温和的衰退,而不是在几年后就消失殆尽”,之所
以这样,部分原因是大萧条后,一直在采用当时被叫作“凯恩斯
主义疗法”的措施。
第五章 恰当的政策 / 115
投资专家、作家乔治·库珀则认为经济可能会经历“20年
或更长时间的重新调整”。大多数人还谨慎地在他们的预测后附
加了一个条件:如果短期内复苏会到来,那必须要有“恰当的政
策”(罗比尼的话)。
混合经济体的窘境 / 124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未来 / 145
2009年11月,大衰退已经开始了1年,《卫报周刊》毫不犹
豫地宣称:“资本主义之梦正在痛苦地死去。”
资本的限制 / 157
“左翼”之后 / 168
人类的未来 / 178
参考文献 / 195
致谢 / 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