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曲秉春
页数:216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41499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研究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对人力资源失去吸引力背后“内生性”原因。通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从“内”“外”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在内部,运用工作分析等现代组织管理的方法,研究这些组织内部分工如何进一步细化;在外部,从产业竞争力出发,研究如何拓展这些新型农业组织的产业链,提升竞争力,获得农产品销售的“定价权”,进而围绕这些新型农业组织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农业就业平台,增加农民作为职业的吸引力,推动“职业农民”的形成和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动的良性循环。
作者简介
曲秉春,男,1975年4月生,山东莱州人,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劳动经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组织发展战略。在《光明日报》、《中国行政管理》等报刊发表多篇论文,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曾为多家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项目,根据咨询对象撰写的案例《掘金大米市场的蓝海——盘锦赵钱孙李米业公司的实践》入选第三届中国百篇第一管理案例。 任玉霜,女,1984年10月生,山东菏泽人,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春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本书特色
曲秉春、任玉霜合最的《农业新常态下的农户增 收问题研究》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研究农业作为第 一产业对人力资源失去吸引力背后“内生性”原因。
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特定历史时期大大提高了 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释放了农业生产力。但随着工业 和城市崛起,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弱小分散的经 营模式却导致”千千万万个小农户面对千变万化大市 场”的局面出现。以土地承包权颁证确权和土地合法 流转为核心催生的农业新常态使以工业化的组织方式 对传统的农业生产进行改造成为可能。通过规模化的 经营,一是可以在这些农业组织内部通过合理的劳动 分工,提高劳动效率;二是通过差异化和品牌化的农 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溢价。农业生产组织方 式的改变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也提出了最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