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霁友著
页数:19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305843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从国家治理、市场经济体制、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财政理论与财政政策等层面探讨了在新常态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比较深入阐述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和运行机理,从应急处理的角度提出了化解存量债务的办法,也从长效机制或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出防范和化解增量债务的思路。认为,(1)认识新常态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有利于人们摒弃高增长思维下的债务观和西方公共经济学中的次主权债务观;(2)适应新常态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可避免地方经济发展走两个特别:要么坚持”唯GDP”而以牺牲能源、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要么坚持”小政府、大市场”,政府不干预,让市场来调节而以牺牲公众的利益和浪费资源、损失生产力为代价;(3)引领新常态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可以让我们探索、开辟一条有别于传统和西方的新路子。项目由序言和八章组成。
本书特色
本书由绪言和八章组成,从国家治理、市场经济体制、财政与货币政策等层面探讨了新常态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必然性,比较深入地阐述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和运行机理,从应急处理和制度建设(长效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化解存量、防范增量债务的思路。主要观点包括: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有其历史演变的特性和运行逻辑;正确认识新常态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有利于人们摒弃高增长思维下的债务观和西方公共经济学中的次主权债务观;市场和政府配置经济资源没有最边界,但有配置顺序或梯度,地方准政府性质的公益组织有利于减少公共支出、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从长远看,国家必须建立一个地方政府债务事前规范、事中监管和违约后处置的监管体系。
目录
第一章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新常态的内涵
第二节 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学术梳理及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节 国外已有研究的学术梳理
第二节 国内已有研究的学术梳理
第三节 主要文献所提出的应对措施及述评
第三章 我国政府债务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对政府债务产生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1840~1949年)政府债务概述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1978年)政府债务的产生与处理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1978~2008年)的政府债务
第五节 次贷危机后(2008~2014年)的地方政府债务
第四章 新常态下(2014年至今)地方政府债务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新常态下存量债务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新常态下增量债务的主要表现
第五章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国家治理的视角:在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权衡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视角:供需的平衡与脱节
第三节 财政体制的视角:赤字、减税和增支的协调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视角:在币值稳定与通货膨胀之间抉择
第五节 微观企业的视角:政府运营和“大而不能倒
第六章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第一节 预警机制概述
第二节 预警模型及预警机制的建立
第七章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防范与化解
第一节 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第二节 防范与化解债务的一般方法
第三节 PPP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节 应急存量处理(一):债务重组
第五节 应急存量处理(二):有限破产
第六节 制度建设(一):发展地方政府债务市场
第七节 制度建设(二):培育公益性国有企业
第八节 制度建设(三):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勇
第八章 结束语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两点设想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