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西方社会运动发生机制研究

封面

作者:张孝廷著

页数:25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631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西方社会运动发生机制研究》将 社会运动机制研究放在“变迁一冲突一互动”的框架 之中,在整合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静态和 动态、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分析西方社会运动发生的社 会机制、政治机制、组织机制以及对抗双方的互动机 制。既分析了社会运动的促进机制,也分析了社会运 动的弱化与消解机制,它们之间的交织演化对社会运 动的发生和未来走向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同机制的排 列组合,将使不同国家社会运动的发生产生很大的差 异。
  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和民主化建设的我国来说, 跟踪研究西方社会运动的历史现象和当代形式,梳理 西方社会运动的演化路径,避免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 ,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使 我国国家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张孝廷,男,法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先后求学于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课题、国家信访局重点课题等,参与国家重点课题(排名第二),省人文社科重大课题(子课题负责人)的研究,在《浙江社会科学》、《浙江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要从事公共管理、集体行动和民主政治方面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意义与问题的提出

(一)为什么是西方

(二)社会运动的社会

二 社会运动研究的理论前沿

(一)社会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二)社会运动中的结构主义

(三)社会运动中的文化主义

三 研究方法及其内容安排

(一)走向综合式研究

(二)基于机制的研究

(三)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理解社会运动

一 家族相似性:从革命、集体行为到社会运动

(一)聚焦革命

(二)骚乱与集体行为的转向

(三)走向社会运动

二 何谓社会运动

(一)制度外的集体挑战

(二)组织化的共同目标和愿景

(三)常规性表演剧目与WUNC的展示

(四)持续而公开的斗争政治

三 为什么是社会运动

(一)集体抗争的集合令

(二)家族谱系的中心位置

(三)中国关怀

第三章 社会运动发生的社会机制

一 市场化的资本主义

二 技术化的工业主义

三 阶级化的社会结构

四 激进化的启蒙运动

五 总结

第四章 社会运动发生的政治机制

一 情境性机制的深化和转化

(一)斯梅尔塞加值理论

(二)加值理论的局限

二 社会运动发生的国家面向

(一)国家形成与社会运动的兴起

(二)国家转型或崩溃与社会运动

(三)国家性质与社会运动

三 政治机会结构

(一)政治结构的开放与封闭、机遇与威胁

(二)政体成员与社会运动

(三)政治机会结构影响社会运动的综合模型

四 抗议处理

(一)抗争警治

(二)处理手法

五 总结

第五章 社会运动发生的组织机制

一 社会运动的领导者

(一)运动组织中领导者的功效

(二)领导者的团结和分裂

二 运动中的组织

(一)组织对于社会运动:灭火剂还是催化剂

(二)组织对于社会运动的消解与促进:综合的视角

三 组织社会运动

(一)奥尔森难题的破解

(二)运动中的组织动员

四 媒介适用:媒介革命和内容选择性渲染

(一)媒介革命

(二)内容的选择性渲染

五 总结

第六章 社会运动发生的互动机制

一 运动类型及招致的回应

二 抗争互动

(一)合法性确认与撤销

(二)认同建构与解构

(三)边界的激活与钝化

三 抗争手法

(一)暴力破坏性的抗争手法

(二)常规性的抗争手法

(三)走向综合运用的抗争手法

四 抗争周期

(一)运动内周期

(二)运动间周期

(三)运动周期中的政府、组织和个人

五 总结

第七章 展望社会运动

一 社会运动发生的动力

二 社会运动的未来

(一)社会运动的扩散和遣散

(二)社会运动的民主化和去民主化

(三)社会运动的温和化和激进化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西方社会运动发生机制研究》:
  20世纪80年代,斯诺及其合作者整合了社会运动中的心理情感因素,以及作为社会积淀行动的思想文化要素,借用了戈夫曼的框架理论,形成了所谓的社会运动的“框架建构理论”,使得社会运动的文化主义成为与理性主义和结构主义相提并论的新的理论范式,也使得社会运动的传统研究得以在新时期复兴和创造性转化,使社会运动理论研究更为丰富。
  在戈夫曼看来,框架即允许个体“去界定看待、辨认和标签”发生在他们生活空间内的或整个世界的事件。赵鼎新将其解读为一种能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标记周围所发生事物的解读范式。总的来说,框架体现对生活世界的一个观念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评判。戴维·斯诺及其合作者(David Snow et a1.,1986)在研究社会运动微观动员时,借用了戈夫曼框架概念,把这一表意工作理论化、丰富化。框架理论涉及一定时空中的思想观点形成、发展、转化、变异和重塑等过程,主要包括主框架和框架联合。“主框架”指的是一定时空中形成并有重要影响的主流观点,成为引导人们行动的主导范式;“框架联合”指的是把若干具有相近的思想观念、价值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戴维·斯诺提出了四种框架联合方式,即“框架沟通”(frame bridge)、“框架放大”(frame amplification)、“框架扩展”(frame extension)和“框架转型”(frame transformation)。这四种策略可能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不过是在一个粗略的刻度盘上取得的不同读数。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西方社会运动发生机制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95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