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平主编
页数:250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80256931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发轫篇、实践篇、展望篇,共15章,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的产生与演进、与西方协商民主的异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与特征、制度构建、政治价值和主要经验,参政党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进一步建立政府公共决策的协商机制,努力创新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扩大协商民主主题,信息网络时代的协商民主发展,法治视角下的协商民主建设等问题展开论述。旨在更好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并从参政党角度出发,为加强协商能力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书特色
张平主编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是一本学术专著,从民盟参政议政的工作出发,阐发论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容、建构与发展,从新的角度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全书分为发轫篇、实践篇与展望篇,对于各民主党派的工作都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目录
序
发轫篇第一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的产生与演进 一、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基因 二、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特质 三、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演进进程 延伸阅读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对协商民主的探索和实践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相关概念 一、民主协商、协商民主、票决民主、选举民主 二、政治、经济、文化协商及其他领域的协商 三、党际、党群、政社、官民政治协商及其他类型的政治协商 四、人大、政协、政府、统战平台政治协商及其他平台的政治协商 五、多式多样的政协政治协商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的异同 一、中西协商民主发展的历史进程不同 二、中西协商民主的内涵不同 三、中西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不同 四、中西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不同 五、中西协商民主的价值取向不同 六、中西协商民主的相同点 七、中西协商民主差异性对构建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启示实践篇第四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创新 一、中国的协商民主实践:发展与意义 二、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的运行层次第五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与特征研究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合作特征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第六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构建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构建的主要 三、民主党派参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第七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政治价值和主要经验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政治价值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经验第八章 参政党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民主党派参与协商民主过程的启示 二、现阶段参政党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 三、参政党自身的努力方向和发展建议展望篇第九章 进一步推动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一、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需要 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三、近年来各地对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有益探索第十章 进一步建立政府公共决策的协商机制 一、政府公共决策的理论依据 二、政府公共决策协商的实践总结 三、健全政府公共决策协商机制的建议第十一章 努力创新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 一、当前基层协商民主的几种主要实现形式 二、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创新基层协商民主实现形式的途径第十二章 扩大协商民主主体:从社会精英到普通公民 一、扩大协商民主主体的重要意义 二、扩大协商民主主体所面临的问题 三、扩大协商民主主体的主要途径第十三章 信息网络时代的协商民主发展 一、信息网络对协商民主发展的影响 二、信息网络时代协商民主发展的新态势 三、信息网络时代民主党派实践协商民主的新思路第十四章 法治视角下的协商民主建设 一、法治是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协商民主对完善法治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三、协商民主建设的法治困境探析 四、加强法治建设,以“法”推动协商民主建设健康发展第十五章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及政治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容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成就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后记
发轫篇第一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的产生与演进 一、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基因 二、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特质 三、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演进进程 延伸阅读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对协商民主的探索和实践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相关概念 一、民主协商、协商民主、票决民主、选举民主 二、政治、经济、文化协商及其他领域的协商 三、党际、党群、政社、官民政治协商及其他类型的政治协商 四、人大、政协、政府、统战平台政治协商及其他平台的政治协商 五、多式多样的政协政治协商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的异同 一、中西协商民主发展的历史进程不同 二、中西协商民主的内涵不同 三、中西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不同 四、中西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不同 五、中西协商民主的价值取向不同 六、中西协商民主的相同点 七、中西协商民主差异性对构建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启示实践篇第四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创新 一、中国的协商民主实践:发展与意义 二、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的运行层次第五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与特征研究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合作特征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第六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构建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构建的主要 三、民主党派参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第七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政治价值和主要经验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政治价值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经验第八章 参政党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民主党派参与协商民主过程的启示 二、现阶段参政党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 三、参政党自身的努力方向和发展建议展望篇第九章 进一步推动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一、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需要 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三、近年来各地对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有益探索第十章 进一步建立政府公共决策的协商机制 一、政府公共决策的理论依据 二、政府公共决策协商的实践总结 三、健全政府公共决策协商机制的建议第十一章 努力创新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 一、当前基层协商民主的几种主要实现形式 二、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创新基层协商民主实现形式的途径第十二章 扩大协商民主主体:从社会精英到普通公民 一、扩大协商民主主体的重要意义 二、扩大协商民主主体所面临的问题 三、扩大协商民主主体的主要途径第十三章 信息网络时代的协商民主发展 一、信息网络对协商民主发展的影响 二、信息网络时代协商民主发展的新态势 三、信息网络时代民主党派实践协商民主的新思路第十四章 法治视角下的协商民主建设 一、法治是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协商民主对完善法治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三、协商民主建设的法治困境探析 四、加强法治建设,以“法”推动协商民主建设健康发展第十五章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及政治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容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成就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