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基层协商民主问题研究:

封面

作者:赵德兴

页数:244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2091350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将基层协商民主研究置于民主政治发展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大环境、大背景中,阐述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内涵、特征和成就,梳理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当下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研究了网络化社会下基层协商民主的机遇和挑战,并且提出了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基层协商民主的经验与启示,提出了深化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基层协商民主概述

第一节 统一战线与基层协商民主

一、统一战线的内涵及其发展

二、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第二节 基层协商民主概念界定

一、协商民主的概念

二、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关系

三、基层协商民主的概念

第三节 基层协商民主的理论

一、政党协商与基层协商

二、人大协商与基层协商

三、政府协商与基层协商

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

五、人民团体协商与基层协商

六、社会组织协商与基层协商

第四节 基层协商民主的兴起

一、政府在基层事务治理中的局限性

二、基层协商民主在基层事务治理中的优势

三、基层协商民主的一般过程

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的意义

第二章 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发展历程

一、自发摸索阶段(1978-1987年)

二、自觉探索阶段(1987-1998年)

三、理性探索阶段(1998-2010年)

四、加速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

第二节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1949-1976年)

二、自觉探索阶段(1976-1989年)

三、理性探索阶段(1989-2000年)

四、加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第三节 职工代表大会的发展历程

一、初创阶段(1957-1978年)

二、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2年)

三、扩大创新阶段(1992-2001年)

四、完善深入阶段(2001年至今)

第三章 基层协商民主的现状

第一节 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保障

一、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重要意义

二、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实践困境

三、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推进路径

第二节 基层协商民主的基本形式

一、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

二、城市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

三、企事业单位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

第三节 基层协商民主的典型模式

一、以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民主的“济南方案”

二、青岛市城阳区“公民议事”制度模式

三、浙江温岭民主恳谈模式

四、辽宁沈阳“五里河模式”

第四章 网络化社会下基层协商民主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网络化社会下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机遇

一、基层网络协商推动协商民主进程

二、基层网络协商促进公民主体意识觉醒

三、基层网络协商促进官民良好互动

四、基层网络协商削弱政府信息集权能力

五、基层网络协商扩大民主政治参与范围

六、基层网络协商强化民主监督力度

第二节 网络化社会下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挑战

一、网络普及存在失衡导致协商主体代表性不佳

二、网络法治存在缺陷导致协商过程无序化

三、缺乏有效制度衔接导致协商结果难转化

四、网络匿名化导致协商结果存在群体非理性风险

五、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协商参与积极性降低

六、现代政治文化缺失导致协商源动力不足

第五章 基层协商民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基层协商民主的意识和能力的局限

一、基层干部群众民主意识薄弱

二、基层干群协商民主的能力存在局限

第二节 基层协商民主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一、基层协商民主在法律层面存在定位缺失问题

二、基层协商民主相关制度发展不完善

第三节 基层协商民主的机制不健全

一、党群合作协商民主治理机制不完善

二、利益协调整合机制与矛盾处理机制不健全

三、平等对话机制不健全

……

节选

  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广泛协商、凝聚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政协协商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以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其他重要问题等。①政协协商主要是通过人民政协会议实现的,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协协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发展最完善、成果最显著的民主协商形式之一,如今的多种协商形式都是受政协协商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此外,在政协协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也已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举。  与人大协商相类似,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联系也主要存在于基层组织中。不同之处在于,人大协商与基层协商的纽带是基层人大代表,而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完成的。一方面通过组织基层政协委员深入社区、街道、单位走访,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所愿,同时积极向基层群众咨询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做到“问需于基层、问计于群众”,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另一方面,社区中的基层协商组织代表,也可以通过在与政协委员的交流接触中,接受协商指导,学习协商经验,提高协商水平。  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人民政协作为专门性的协商机构,历经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已趋于完善,成为政协协商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并为我国民主协商的发展做了突出的贡献。而作为基层协商专门机构的城乡社区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由于兴起时间不长,在机构组织设置方面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而这必然需要借鉴人民政协发展的宝贵经验,从而促使自身不断地向前发展。  五、人民团体协商与基层协商  人民团体协商也是一种新型的协商形式。人民团体是指各工商联,各级青年、工人、妇女等人民群众团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其各自特点组成的从事特定的社会活动的全国性群众组织。这些人民团体,是由人民群众自己组织的,有效地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联系起来,有的还是一种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人民团体具有广泛联系群众、紧密贴近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作用。重视发挥人民团体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商民主作用,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  人民团体协商是与基层协商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两者在主体、内容、范围等方面都存在着重要的联系。两者都是由人民群众自发成立的自治性群众组织,是人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重要场所;两者都有固定的协商机构,在协商的程序方面也存在相似性。此外,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居民委员会和由企事业单位员工组成的员工大会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为一种特殊的人民团体。  尽管两者相似性很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首先,人民团体是全国性的群众组织,相应的,人民团体协商主要解决的是全国性的问题,而基层协商仅限于地区性问题的讨论与决策;其次,人民团体是由具有相似特点、爱好的人群建立的组织,因而其解决的问题必然主要以人民团体的发展建设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利益较为集中,具有专业性,而基层协商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与群众居住的社区或工作的单位有关的,主体多元,利益分散,具有复杂性;最后,人民团体协商与基层协商在社会影响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基层协商民主问题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34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