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韬洋
页数:209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754269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休谟的有条件正义之“道德心理学”以及从康德到黑格尔的无条件正义之“道德心理学”这两种分析正义缘起的路径,以此为全书思考环境正义的理论基础。根据对“在哪些人中间进行分配”、“分配什么”和“如何分配”三个问题的回答,将“作为分配正义的环境正义”分解为环境正义的共同体、环境正义的分配对象和环境正义的分配原则三个层面。就正义共同体而言,指出了全球环境正义理论和代际环境正义理论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作者简介
王韬洋,1977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从事环境伦理和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上海高校选拔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1项。独立作者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学术月刊》、《华东师大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核心刊物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
本书特色
《环境正义的双重维度:分配与承认》梳理了休谟的有条件正义之“道德心理学”以及从康德到黑格尔的无条件正义之“道德心理学”这两种分析正义缘起的路径,以此为全书思考环境正义的理论基础。
根据对“在哪些人中间进行分配”、“分配什么”和“如何分配”三个问题的回答,将“作为分配正义的环境正义”分解为环境正义的共同体、环境正义的分配对象和环境正义的分配原则三个层面。就正义共同体而言,指出了全球环境正义理论和代际环境正义理论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目录
第一编 环境正义:谁之环境 何种正义
第一章 环境正义:谁之环境
第一节 “有差别的主体”:环境伦理批判 第二节 环境正义运动:环境正义理念初识 第三节 西方环境正义研究:实证与理论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结构第二章 环境正义:何种正义
第一节 环境正义之正义:研究范围的界定 第二节 正义的“环境”:正义之“道德心理学” 第三节 环境的正义:分配与承认的双重维度第二编 作为分配正义的环境正义第一章 环境正义的共同体第二章 环境正义的分配对象 第一节 作为分配对象的环境恶物 第二节 作为分配对象的环境善物 第三节 罗尔斯的“基本善”与基本的环境善物 第四节 戴维·米勒论环境善物第三章 环境正义的分配原则 第一节 普遍主义分配原则的局限性 第二节 特殊主义分配原则的理论尝试第四章 全球环境正义与代际环境正义 第一节 全球环境正义:可能性及其限度 第二节 代际环境正义:可能性及其限度第三编 作为承认正义的环境正义第一章 承认的政治与承认正义的模式第二章 承认平等尊严与反对环境歧视 第一节 种族与环境歧视 第二节 贫穷与环境歧视第三章 承认独特的环境认同与反对环境理解同质化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地方性环境知识 第二节 环境伦理与不同的环境想象 第三节 主流环境保护行动与地方性环境实践结语附录 环境正义的基本原则参考文献
第一章 环境正义:谁之环境
第一节 “有差别的主体”:环境伦理批判 第二节 环境正义运动:环境正义理念初识 第三节 西方环境正义研究:实证与理论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结构第二章 环境正义:何种正义
第一节 环境正义之正义:研究范围的界定 第二节 正义的“环境”:正义之“道德心理学” 第三节 环境的正义:分配与承认的双重维度第二编 作为分配正义的环境正义第一章 环境正义的共同体第二章 环境正义的分配对象 第一节 作为分配对象的环境恶物 第二节 作为分配对象的环境善物 第三节 罗尔斯的“基本善”与基本的环境善物 第四节 戴维·米勒论环境善物第三章 环境正义的分配原则 第一节 普遍主义分配原则的局限性 第二节 特殊主义分配原则的理论尝试第四章 全球环境正义与代际环境正义 第一节 全球环境正义:可能性及其限度 第二节 代际环境正义:可能性及其限度第三编 作为承认正义的环境正义第一章 承认的政治与承认正义的模式第二章 承认平等尊严与反对环境歧视 第一节 种族与环境歧视 第二节 贫穷与环境歧视第三章 承认独特的环境认同与反对环境理解同质化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地方性环境知识 第二节 环境伦理与不同的环境想象 第三节 主流环境保护行动与地方性环境实践结语附录 环境正义的基本原则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