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本书编委会
页数:19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644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选(第1辑)》由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主编。
文艺理论的存在从来不是静态的,即便作为知识形态的文学理论也多半属于思想探幽、理论建构与知识生产的结果。现代文艺理论观念的演变,即便在走出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观念年”之后,依然与哲学思辨、历史探幽、社会考察以及文本细读等等,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以对于现实的关切、阐释、反思与批判等形式,实现自己作为理论实践的社会担当。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生以敏锐的思想触角、宏观的理论视野、扎实的文本解读以及严密的逻辑表达,展现青年一代在文艺理论观念探讨与文艺理论实践中的新面貌、新追求。
本书特色
《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选(第1辑)》由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主编。
文艺理论的存在从来不是静态的,即便作为知识形态的文学理论也多半属于思想探幽、理论建构与知识生产的结果。现代文艺理论观念的演变,即便在走出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观念年”之后,依然与哲学思辨、历史探幽、社会考察以及文本细读等等,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以对于现实的关切、阐释、反思与批判等形式,实现自己作为理论实践的社会担当。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生以敏锐的思想触角、宏观的理论视野、扎实的文本解读以及严密的逻辑表达,展现青年一代在文艺理论观念探讨与文艺理论实践中的新面貌、新追求。
目录
文学史的文化研究:“再解读”的言说历程及话语分析——以李杨的相关论述为例刍议灾难记忆的文学书写问题第三世界视野和理想主义的重构——试论后“文革”时代陈映真的身份认同理查德·舒斯特曼的“具身化”美学思想何为司空图的“思与境偕”说与刘勰的“神与物游”说之比较《文心雕龙》与中国古代乐论之关系研究中国当代文化变迁与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论“阳明之乐”的三种境界在人生逆旅中瞭望远方——牛汉诗歌创作略论汉语新诗的小逻辑——重思《野草》的位置和潜能地缘政治·公共空间·建筑伦理·诗歌北京论20世纪90年代新诗的国家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