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变动.修辞与想象-中国当代新诗史写作研究-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博士文库-第一辑

封面

作者:霍俊明 著

页数:28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61245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而全面地研究和反思中国当代新诗史写作(对生发于1949年之后的新诗历史的书写行为)的理论著作。作者采用关键词的作法,从显豁而难解的问题意识出发,将当代新诗史构建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提取出来,并进行切片式的剖析与反思。

    霍俊明编著的《变动修辞与想象:中国当代新诗史写作研究》以既有的当代新诗史和当代文学史的新诗部分作为阅读和省察的起点,重点辨析与反思当代新诗史写作实践的“当代性”、变动性与历史性、修辞性之间的冲突。《变动修辞与想象:中国当代新诗史写作研究》对当代新诗史写作的文学制度、口述历史、期刊(民刊)、诗选年鉴以及教育机制等问题也进行了学理性考虑与省思。

作者简介

    
霍俊明,河北丰润人,任职于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要从事新诗史学及新诗理论与批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被学界称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自由批评家和诗人批评家的代表之一”。著有《尴尬的一代》、《中国诗歌通史》、《一个人的和声》等。曾获得新锐批评家奖、“诗探索”理论与批评奖、新死亡诗派年度奖、“诗选刊”2012年度批评家奖。

本书特色

霍俊明编著的《变动修辞与想象:中国当代新诗史写作研究》以既有的中国当代新诗史和当代文学史写作中的大陆新诗部分(1949年以降)作为阅读和省察的起点,以期通过对新诗史构建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辨析与反思引起今后新诗史写作与研究的注意。之所以还要关注一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中关于当代新诗的叙述,这是因为自新诗诞生迄今作为专体史的新诗史著作并不多见,而且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写作的空白期,而同时期的文学综合史写作却在时断时续地进行。尽管这些不同时期出现的当代文学史对新诗叙述存在种种问题,但是对新诗史写作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参照作用。限于中国当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狭隘的诗歌美学和文学史观念的影响,当代的新诗史写作不能不带有显豁的意识形态症候和限囿。

目录

导论 当代新诗史写作的可能与问题第一章 变动与差异中的新诗史写作 第一节 “重写”视阈中的新诗史 第二节 叙事场域中的十七年诗歌 第三节 差异性的历史分期 第四节 诗歌观念与新诗史写作的范式转换 第五节 《中国当代新诗史》与《回顾一次写作》第二章 当代新诗史写作的史料问题 第一节 新诗史料工作与研究状况 第二节 “地下”诗歌的系年问题 第三节 新诗版本 第四节 史料对新诗史写作的纠正与补充第三章 新诗史命名 第一节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与七月诗派 第二节 归来者诗群、前归来者与新归来者 第三节 朦胧诗派或新诗潮等相关命名 第四节 潜在写作(“地下”诗歌、潜流诗歌)或前朦胧诗 第五节 朦胧诗之后:错乱的命名 第六节 新诗史的代际命名第四章 当代新诗史写作的经典化 第一节 经典研究的审美自主性和文化研究 第二节 世纪末的经典化焦虑与经典重构的文化想象 第三节 食指在新诗史写作中的经典化 第四节 白洋淀诗群的经典化及女性诗人的命运 第五节 《今天》:诗歌传奇的经典范本第五章 新诗史叙事中的朦胧诗 第一节 从白洋淀、《今天》到朦胧诗 第二节 朦胧诗人的认定 第三节 从边缘到中心的北岛 第四节 为新诗史所青睐的诗人:舒婷 第五节 顾城:塑造的“童话诗人” 第六节 新诗史写作中的朦胧诗反思第六章 “另一类的历史叙事” 第一节 重审新诗史的写作模式 第二节 美学与本体性视阈中的书写 第三节 见证式(细节)新诗史 第四节 诗人的述史方式:《旁观者》与《左边》余论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变动.修辞与想象-中国当代新诗史写作研究-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博士文库-第一辑》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4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