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何荣誉
页数:24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661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王闿运与光宣诗坛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何荣誉,男,1984年11月生,湖北监利人,2012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曾在《山东大学学报》、《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中国诗学》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
目录
序
引论 王阊运研究述评第一章 王阊运的拟古诗观
第一节 王阊运拟古诗观形成的环境
一 湖南诗歌传统
二 兰林词社的拟古氛围
第二节 清人对“拟古”的批评一 “拟古二字,误尽苍生”
二 有词无意,没有性情
三 酝酿涵养 神韵相通
第三节 王闾运的拟古观念
一 拟古诗观体系的建构
二 评点:拟古观念的表述
三 绮靡:拟古的重要特征
第四节 王闾运的拟古诗一 抒怀寄意的拟古二 虚拟情怀的拟古三 玩辞拓境的拟古第二章 王阊运与汉魏六朝诗第一节 王阊运对陶渊明的接受一 对陶渊明人格的接受二 眉批陶渊明诗.三 拟陶诗第二节 王闾运与谢灵运的山水诗一 追求谢诗绮丽的语言
二 探究谢诗之古法
三 寄意于山水之间
第三章 王阊运与湖湘诗坛
第一节 王阊运与郭嵩焘
一 郭、王诗学思想的比较
二 郭、王的诗歌酬唱
三 郭、王矛盾的集结与化解
第二节 王阊运与曾广钧
一 交游关系:亦师亦友
二 诗学联系:拟古与绮靡
第三节 王闾运与寄禅
一 王与寄禅的交游唱和二 王对寄禅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四章 王阊运与光宣诗学第一节 王阊运与汉魏六朝诗派的诗学一 同宗汉魏
二 “兴”与“风”传统的不同体认
三 拟古与尊体的复古方法之别
第二节 王闾运与同光体的诗学一 与同光体诗人的交往倡和二 诗学之别:不同的诗歌之学与学古路径
三 诗学趋同:诗教观念的沟通与对审美艺术性的追求第三节 王闾运与中晚唐诗派的诗学一 与樊、易二子的诗歌倡和二 诗学主张的差异
三 对诗歌审美艺术性的共同追求第五章 王闽运与张之洞、李慈铭的诗学第一节 王闾运与李慈铭的诗学一 李慈铭评王阊运
二 王、李对拟古的评价三 王、李评杜甫
四 王、李论明诗第二节 王闾运与张之洞的诗学一 王、张相互的评价二 王、张诗学评论
三 王、张的七古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论 王阊运研究述评第一章 王阊运的拟古诗观
第一节 王阊运拟古诗观形成的环境
一 湖南诗歌传统
二 兰林词社的拟古氛围
第二节 清人对“拟古”的批评一 “拟古二字,误尽苍生”
二 有词无意,没有性情
三 酝酿涵养 神韵相通
第三节 王闾运的拟古观念
一 拟古诗观体系的建构
二 评点:拟古观念的表述
三 绮靡:拟古的重要特征
第四节 王闾运的拟古诗一 抒怀寄意的拟古二 虚拟情怀的拟古三 玩辞拓境的拟古第二章 王阊运与汉魏六朝诗第一节 王阊运对陶渊明的接受一 对陶渊明人格的接受二 眉批陶渊明诗.三 拟陶诗第二节 王闾运与谢灵运的山水诗一 追求谢诗绮丽的语言
二 探究谢诗之古法
三 寄意于山水之间
第三章 王阊运与湖湘诗坛
第一节 王阊运与郭嵩焘
一 郭、王诗学思想的比较
二 郭、王的诗歌酬唱
三 郭、王矛盾的集结与化解
第二节 王阊运与曾广钧
一 交游关系:亦师亦友
二 诗学联系:拟古与绮靡
第三节 王闾运与寄禅
一 王与寄禅的交游唱和二 王对寄禅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四章 王阊运与光宣诗学第一节 王阊运与汉魏六朝诗派的诗学一 同宗汉魏
二 “兴”与“风”传统的不同体认
三 拟古与尊体的复古方法之别
第二节 王闾运与同光体的诗学一 与同光体诗人的交往倡和二 诗学之别:不同的诗歌之学与学古路径
三 诗学趋同:诗教观念的沟通与对审美艺术性的追求第三节 王闾运与中晚唐诗派的诗学一 与樊、易二子的诗歌倡和二 诗学主张的差异
三 对诗歌审美艺术性的共同追求第五章 王闽运与张之洞、李慈铭的诗学第一节 王闾运与李慈铭的诗学一 李慈铭评王阊运
二 王、李对拟古的评价三 王、李评杜甫
四 王、李论明诗第二节 王闾运与张之洞的诗学一 王、张相互的评价二 王、张诗学评论
三 王、张的七古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