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项丽娜著
页数:239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5363896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重温经典,再读名篇,与大师神交,既是学习提高,也是幸福享受。在这热闹嘈杂的现代社会中,静下心端坐下来读书,特别是读些经典,与大师“对话交流”,这不失为一件很美妙、很享受的事!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俞国良,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心理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曾在《Journal of Adolescence》、《Psychological Reports》、《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International Journal Behavioral Development》、《心理学报》、《教育研究》、《求是》、《新华文摘》、《心理科学》等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在《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发表文章一百多篇。
本书特色
丛书作者秉承“健康人生,幸福教育”的宗旨,从社会公认的20世纪最杰出的100名心理学家中,选择了17位在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影响力的心理学大师,分别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思想与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进行了详细介绍与深度解读。其中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弗洛伊德、罗杰斯、马斯洛等大家,也有国内资料几近空白的鲍尔比、沃尔普、路特等心理学家。
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健康思想与经典论著、经典案例分析,不但是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源泉和实践指南,还是我们每个人自我觉察、自我调适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支柱和精神导师。丛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心理系和教育系专、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特别建议丛书可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学习参考,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和图书馆馆藏的参考书目。
本书第一章简述荣格生平;第二章选译荣格的名篇;第三章对其经典名著进行解读;第四章论述荣格的心理健康思想;第五章案例分析,阐述应用其心理健康思想的相关心理辅导与咨询案例,特别是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中的案例;第六章讨论荣格所属心理学流派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的贡献。
目录
第一章 荣格生平
第一节 名门之后
一 祖辈
二 父辈
三 同胞
第二节 孤独的童年
一 关于阳具的梦
二 石头和小人的仪式游戏
第三节 学生时代
一 小学
二 中学
三 大学
第四节 精神病治疗的职业之旅
一 实习之旅
二 词语联想测验
三 授课与治疗
第五节 和弗洛伊德的师生之谊及决裂
一 相识相惜
二 转折期
三 不欢而散
第六节 成立分析心理学派之路
一 自我反思期
二 诺斯替教、炼金术和东方文化对荣格的影响
三 思想成形期
第七节 婚姻生活
一 爱玛其人
二 家庭生活
三 爱玛去世
第八节 晚年
附录1 荣格生平年表
附录2 荣格著作列表
附录3 《荣格文集》各卷书名
第二章 心理健康经典名篇选译
第一节 经典名篇选译之一:《探索潜意识——关于梦、象征及原型的理论》
一 象征的定义
二 潜意识的存在及显现
三 梦的重要性
四 梦中原型存在的可能性
五 梦中原型的一个典型例证
六 原型的创造力和能量
第二节 经典名篇选译之二:《现代心理治疗的问题——分析心理学治疗的四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倾诉
二 第二阶段:解释
三 第三阶段:教育
四 第四阶段:转变
五 结语:现代心理治疗的问题
第三章 心理健康经典名著解读
第一节 解读《寻找灵魂的现代人》
一 背景
二 内容框架
三 评价与启示
第二节 解读《心理类型——个体心理学》
一 背景
二 内容框架
三 评价与启示
第四章 心理健康思想述评
第一节 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及核心概念
一 人格系统的构成
二 意识
三 个人潜意识
四 集体无意识
第二节 荣格的人格动力及发展学说
一 人格动力
二 自性化
三 自性化影响因素
四 人生阶段
第三节 荣格的心理类型学说
一 心理类型划分的维度
二 人的八种心理类型
三 心理类型学说的应用——MBTI
四 对心理类型学说的评价
第四节 分析心理学的治疗思想
一 创造性疾病
二 有望实现自性化的病人
三 发展人格的治疗目标
四 心理治疗的阶段
五 心理治疗的设置
第五节 分析心理学的治疗技术
一 词语联想测验
二 梦的分析
三 积极想象技术
四 沙盘游戏
第五章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第一节 词语联想测验——一个抑郁症的案例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二 问题分析
三 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 结果与思考
五 点评
第二节 梦的分析——一个个人成长的案例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二 问题分析
三 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 结果与思考
五 点评
第三节 沙盘游戏——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案例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二 问题分析
三 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 结果与思考
五 点评
第四节 意象对话——一个厌学的案例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二 问题分析
三 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 结果与思考
五 点评
第六章 分析心理学流派
第一节 分析心理学流派的总体思想
一 人格
二 心理治疗
三 共时性
四 荣格学者
第二节 分析心理学流派的发展
一 分析心理学的产生与传播
二 “后荣格学派”的发展
三 分析心理学的相关组织
四 分析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第三节 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派的影响
一 荣格在心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二 荣格在心理学以外领域的影响
三 荣格遭到的批评及其辩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