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潘秋平著
页数:50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1001159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的理论假说, 结合语义地图模型, 对上古汉语的不同与格句式做出分析。从句式多义性的角度出发, 阐明了上古汉语与格句式所具有的不同意义, 并讨论了不同的与格句式如何在概念隐喻的作用下, 由给予类事件的编码扩大至其他非给予类事件的编码。在此
作者简介
潘秋平,1990年至1994年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获荣誉学士学位。2000年至2005年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语言学专业,师从张敏先生,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至2013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工作,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3年起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为该系副教授,教授汉语语言学课程。研究方向为汉语历史语言学。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于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的理论假说,结合语义地图模型,对上古汉语的不同与格句式做出分析。从句式多义性的角度出发,阐明了上古汉语与格句式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并讨论了不同的与格句式如何在概念隐喻的作用下,由给予类事件的编码扩大至其他非给予类事件的编码。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讨论了上古汉语是否具有与格交替现象以及如何解决概念空间上的断链问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上古汉语的双宾语结构及以“于”为标记的与格句式 第三章 从句式意义的角度看上古汉语的与格句式 第四章 上古汉语的取得类双宾语结构:兼论“之”和“其”的问题 第五章 从语义地图和构式语法看上古汉语的双宾语结构 第六章 上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的双宾语结构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