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国际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

封面

作者:刘海云

页数:233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09995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号07BGJ008).作者以贸易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出发,沿着政治市场中分析贸易政策建立途径,以利益为视角,以Grossman与Helpman(1995)的贸易模型为起点,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展开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贸易摩擦从经济学的意义上分析,是指一国的贸易政策在一定时期对国内某一特定产业体现出较强的保护倾向,从而引发该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纠纷。对于这种保护倾向的存在,无论是传统的古典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均无法为其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另辟蹊径,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出发,从政策决策过程的角度来探究贸易保护的水平、结构、形式和变化,在纯贸易理论与政治学框架间搭起桥梁来分析贸易政策决策的内生过程及其结果。与此同时,贸易的政治经济学为贸易摩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后发现,贸易政策的政治内生化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采用。其中,G睭(1994)保护待售模型用于分析完全竞争、产业间分工下的贸易政策与保护结构。Grossman与Helpman(1995)在保护待售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双层博弈的思想并分析贸易战,该方法为分析贸易摩擦建立了一个有用框架。但是,随着国际分工演进,基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大量发生于不同国家之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中间品贸易和产品内分工涌现,对于相关国家的利益集团和政府产生了不同于以往分工贸易的影响。贸易摩擦随着国际分工演进而呈现出新的政治经济学特性,现有文献对此关注得很少。从实践上看,随着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中国是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之一,对华发起贸易摩擦的国家既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遭受贸易摩擦的产品领域也非常广泛。摩擦形式日益多样化,贸易摩擦涉及的产品范围覆盖了各种农产品、工业制造品甚至服务业产品,贸易摩擦的形式具有上述产业间、产业内与产品内贸易分工的特性。因此,现有贸易政策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对不同分工形式下贸易摩擦的形成及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不仅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贸易摩擦的本质,为制定应对贸易摩擦的政策提供重要的基础。
国际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以Grossman与Helpman(1994)所构建的保护待售(PFS)模型为基础,以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的影响为切入点,以博弈论的方法,沿着从小国到大国、完全竞争到垄断竞争、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的顺序进行研究。以G睭(1995)贸易战模型(亦称双层非合作博弈模型)为基础进行扩展,建立本研究的基础模型。与此相应,运用G睭(1994)、G睭(1995)等相关模型分析产业间贸易摩擦情形;基于垄断竞争的保护待售模型(Chang,2005)和贸易战模型(吴韧强和刘海云,2009)分析产业内分工贸易保护与贸易摩擦情形;依据中间产品保护待售模型(刘海云和吴韧强,2007)分析产品内分工下贸易摩擦情形。最后建立垄断竞争条件下的贸易谈判模型分析利益集团对贸易谈判的影响。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在对贸易摩擦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国际分工、利益集团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
在横向维度上,各个分工形式下的贸易摩擦形成机制相同:一定分工形式下的贸易具有分配效应,并产生贸易的受益者和受损者,形成对贸易政策持有不同态度的利益集团;在国内层次上利益集团和政府之间展开非合作博弈而形成贸易政策(贸易摩擦的基础);在国际层次上受本国利益集团影响的两国基于其国内博弈结果展开博弈,两国的非合作博弈均衡(即贸易战)容易导致贸易摩擦产生或加剧。在纵向维度上,以国际分工演进为线索进行纵向比较分析。
(2) 扩展与构建基本模型。
主要研究完全竞争市场下,大国之间由非合作博弈所产生的国际贸易政策安排。首先,对贸易摩擦的有关文献进行了分析,认为有必要以贸易的政治经济学角度重新对贸易摩擦进行解释。本项研究的基本模型来源于G睭贸易战模型的前提假设,以及政府与利益集团之间的“菜单拍卖”博弈。其次,探讨了各国若以国民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在非合作博弈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均衡贸易政策安排;分析表明,若产业组织起利游说政府,将得到更高的进口保护或出口支持。再次,给出了存在产业利益集团时,国家贸易政策的表现形式。最后,探讨了均衡贸易政策安排的各种特征与变化,以及大国之间贸易政策的相互影响效应。
(3) 对产业间分工贸易摩擦进行了分析。
基于G睭(1994)保护待售模型、G睭(1995)贸易战模型分析得出产业间分工下贸易摩擦的特点,即进口国对利益集团福利关心程度提高、产出与进口比增强等政治经济参数发生变化时,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生及摩擦加剧,而出口国相关的政治经济参数变化往往促进贸易摩擦的缓解。随后,对纺织服装、食品等行业的贸易救济措施的摩擦情况,从利益集团、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经验分析。同时,选取了美日纺织品贸易摩擦这一经典案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与理论指出的摩擦形成及摩擦特点相符。
(4) 对产业内分工贸易摩擦进行了分析。
基于Pao睱i Chang(2005)垄断竞争保护待售模型、吴韧强和刘海云(2009)垄断竞争贸易战模型分析,得出产业内分工下贸易摩擦的特点;一国产业是否在政治上组织起来,决定了该国政治因素变化引起的进口、出口市场上贸易摩擦的发展方向;当一国产业竞争力增强时,容易引起本国市场上的贸易摩擦加剧、出口市场上的贸易摩擦缓解;当产品差异性增大时,两国市场上的贸易摩擦加剧。随后,对化工及其相关产品行业的贸易救济措施摩擦情况,从利益集团影响、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经验分析。此外,选取美日半导体贸易摩擦这一经典案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与理论指出的摩擦形成及摩擦特点相符。
(5) 对产品内分工贸易摩擦进行了分析。
基于刘海云和吴韧强(2007)中间产品保护待售模型及扩展性分析得出:在南北产品内分工下,两国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生产者利益集团组织程度、政治力量及产品内分工程度共同决定贸易摩擦的产生及发展方向。对最终产品贸易而言,产品内分工程度、北方国家最终产品利益集团的政治组织状况及其与中间产品利益集团的政治力量对比,决定了摩擦的产生与发展方向。对于中间产品而言,哪个国家的中间产品利益集团政治力量较强,其政治经济因素变化导致对中间产品支持程度提高,将引起中间产品贸易摩擦产生或加剧。产业内分工程度较低的行业贸易摩擦比较多,反之则反是。

作者简介

    刘海云,1962年6月生,湖北襄阳人,管理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学等。先后在《经济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9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7部,其成果共获省级优秀成果奖8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

本书特色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号07bgj008).作者以贸易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出发,沿着政治市场中分析贸易政策建立途径,以利益为视角,以grossman与helpman(1995)的贸易模型为起点,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展开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目录国际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目录1导论(1)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2文献综述(5)13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创新点(21)14本书的结构安排(23)2国际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26)21相关概念及分析思路(26)22国际分工中贸易的受损者与受益者:利益集团划分(32)23贸易摩擦的基础:利益集团影响下的贸易政策(38)24贸易摩擦的形成:国家间贸易政策的博弈(42)3产业利益集团影响下的贸易摩擦——gh贸易战模型的诠释与扩展(43)31基本模型(43)32不存在利益集团时的贸易战(45)33产业期望得到的政府贸易政策安排(47)34产业利益集团影响下的贸易政策与贸易摩擦(49)35国家间贸易政策的相互影响效应(51)4利益集团与贸易摩擦:基于产业间分工的分析(58)41产业间分工、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保护的特征与结构(58)42产业间分工、利益集团与贸易摩擦:摩擦的形成及特点(61)43基于产业间分工贸易摩擦的经验分析(74)5利益集团与贸易摩擦:基于产业内分工的分析(105)51产业内分工、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保护的特点与结构(105)52产业内分工、利益集团与贸易摩擦:摩擦的形成及特点(110)53基于产业内分工贸易摩擦的经验分析(123)6利益集团与贸易摩擦: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分析(145)61产品内分工、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保护的特征与结构(145)62产品内分工贸易下的贸易摩擦形成及特点:以南北为例(151)63基于产品内分工贸易摩擦的经验分析(173)7垄断竞争、利益集团与贸易谈判:基于预警与对策视角的分析(192)71贸易谈判模式(193)72不存在利益集团时的贸易政策合作博弈均衡(197)73存在利益集团时的贸易谈判均衡政策(201)74国际政治环境对两国贸易谈判的影响(204)75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两国贸易谈判的影响(207)76贸易谈判中剩余福利的分配(209)8总结与对策建议(211)81贸易战基本模型分析的主要结论(211)82各种分工形式下贸易摩擦的总结(212)83国际分工演进下贸易摩擦的比较(214)84利益集团影响下的贸易谈判(219)85启示与对策建议(220)参考文献(224)附录课题研究发表的论文(234)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国际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8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