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法理演变.族群迁徙与建筑习俗流转-传播行为分析的个案和观点

封面

作者:冯林著

页数:174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3071690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将建筑文本作为民俗的重要载体和传播个案,探讨它的民俗样态与法理演变、族群迁徙的关系。作者在书中力图回答:道教建筑的特质从何而来?它们和东方的、人类的建筑习俗有何关联?受制于什么样的法理?等等。本书在研究内容上拓展了文化/艺术与传播学和法理学研究的新疆域和新手法,不仅具有理论创新价值,还对现实生活中的建筑现象分析有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冯林,博士,武汉大学报编辑,武汉大学母亲文化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法理学博士后在站研究人员。1999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毕业,取得学士学位。2010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取得博士学位。目前为武汉大学法学院法理学博士后站在站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法社会学、儿童、妇女人权保护、传播学。

本书特色

  本书将建筑文本作为民俗的重要载体和传播个案,探讨它的民俗样态与法理演变、族群迁徙的关系。作者在书中力图回答:道教建筑的特质从何而来?它们和东方的、人类的建筑习俗有何关联?受制于什么样的法理?等等。本书在研究内容上拓展了文化/艺术与传播学和法理学研究的新疆域和新手法,不仅具有理论创新价值,还对现实生活中的建筑现象分析有指导意义。

目录

引言第一章  自然主义法学与探索正义:一维创造、原型文本——四大居住类型  第一节  正义与理性:聚落原型  第二节  正义与自由平等:城市原型  第三节  正义与公共福利:公共设施原型  第四节  正义与安全:住宅原型第二章  实证主义法学与秩序的需要:二维创造、选择文本——三大宗教建筑  第一节  有序模式的普遍性要素:伊斯兰教建筑  第二节  个人与社会生活中的秩序:基督教建筑  第三节  力求独立与自治的法律努力:佛教建筑第三章  历史主义法学和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三维创造、创造文本——大乘佛教建筑与道教建筑  第一节  秩序与正义的关系:中国大乘佛教建筑  第二节  法律的强制因素与社会因素:道教建筑第四章  功利主义法学与朱棣似的正义之面:四维创造、移转文本——武当山道教建筑  第一节  武当山道教建筑的发生  第二节  武当山道教建筑的发展  第三节  武当山道教建筑的成熟第五章  法律社会学和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会倾向:文本接受  第一节  原型接受  第二节  选择接受  第三节  创造接受  第四节  移转接受  第五节  接受文本的四种原型与理解的四种原型主要参考资料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法理演变.族群迁徙与建筑习俗流转-传播行为分析的个案和观点》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83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