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沈岳明,郑建明
页数:249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010423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沈岳明、郑建明主编的《原始瓷起源研究论文集》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的指南针计划“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原始瓷起源及先秦原始瓷制作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汇编,收集了课题组成员的各项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原始瓷起源的考古学研究、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研究、实验考古研究、现代地质研究等内容。通过以上的综合研究,课题组认为原始瓷起源于夏代,成熟于商代早期,浙江北部的东苕溪流域是其最重要的起源地。
目录
节选
《原始瓷起源研究论文集》: 瓷釉所呈现的浅绿色泽跟其中的铁含量有关。瓷釉的这种化学成分跟中国南方的瓷釉成分非常相似,这说明本次所检测的样品属于南方制瓷大范围中的一类。此外,这批样品有一个年代上的显著区别:春秋时期之前的瓷釉,MnO和P2O5含量较低,分别为0.1%和0.6%左右;但是战国时期的瓷釉中,这两种元素的含量上升为0.5%和1.5%。 除了原始瓷表面的釉之外,窑炉壁上也有一层玻璃物质层(彩图四)。要说这一层玻璃物质层是有意施釉的结果,就有些说不通了。这一层玻璃物质层可以看成是窑炉在烧造瓷器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因此对于这一层玻璃物质层的检测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它和瓷釉之问的区别。检测结果也表明,这一层玻璃质与瓷釉的成分完全不同,其中的CaO含量低于1%、K2O含量则高达5%~10%。 五讨论 除了制瓷原料的化学成分之外,陶瓷器最后的成分和特征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原料颗粒的大小、烧成温度、烧成气氛、使用和废弃的情况等等。因此,在一个地质成分比较稳定的地区,即使原料的化学成分没有什么变化,陶瓷器的成分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有所改变②。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样品都来自一个地质情况稳定和相似的地区,且该地区出产丰富的制瓷原料——瓷石,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窑匠们应该是就地取材使用当地的瓷石来制作原始瓷。因此,在这些检测样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同,可能是由于当地地质情况的微小差异、窑匠们有意识的选择以及在制作过程中的不同处理方式所造成的。 1.瓷胎的原料 在所有检测的样品中,SiO2的含量均在70%~80%,A12O3的含量则在10%~20%。这与中国南方地区的制瓷原料瓷石的成分基本吻合。这两种氧化物通常占瓷胎所有成分总和的90%以上,因此形成明显的反比关系,而石英含量的多少决定了瓷胎中SiO2和A12O3的比值从3.7~6.3不等。位于整个窑址群东北面的南山窑址,由于与其他窑址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所以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将不做重点介绍。Fe2O3的含量在非原始瓷样品的胎体中含量较高,在原始瓷样品的胎体中含量则相对比较低,而且随着时代的推移还在逐渐降低。 ……















